

1.指夏歷十月。正﹐一年的開始。秦以夏歷十月為正月。
1.指大車。
1.修飾(容貌)。
2.整修;整治。
3.檢點;約束。
4.言行端正謹慎,不違禮法。
5.嚴整;嚴謹。 6.齊整。 7.秀美端莊。
1.遵行正道。
2.指遵行正道的人。
3.治理。
4.改正,修改使正確。
1.佛教稱修行證理為修證。證理,證悟真理。
1.修明政教。
2.治理,統治。
1.培養并保持。
1.高尚正直。
1.處理政事。職,事。
2.盡職。
1.謂培養高尚的志向。
1.謂心懷忌恨而進行報復。
1.制作。
2.修理整治。
3.謂處理事務合宜。
4.謂各安其位。
5.特指整治飲食。
1.謂過分地修飾雕琢。
1.謂攜帶禮物求見。
1.長長的竹子。
1.猶煎煮。
1.修繕建筑;修建。
1.笙兩側的長管。亦借指笙。
1.撰寫;編纂。
2.官名。唐代史館有修撰,掌修國史,宋有集英殿﹑右文殿等修撰。至元時,翰林院始設修撰。明清因襲之,一般于殿試揭曉后,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即授翰林院修撰。參閱《新唐書.百官志二》﹑《清文獻通考.職官七》。
1.準備飯食。
2.教師的薪金及飯食。修,通"修",束修。
1.砍削修理。
1.學習研究。
2.修改整理。
1.路途遙遠而阻隔。
1.編撰;編寫。
1.指耕作。
1.謂安撫。
1.病痛呻吟聲。
1.呼氣;喘氣。
1.形容喘氣。
2.形容各種聲響。動物叫聲。
3.形容各種聲響。炮彈飛落聲。
4.形容悲戚。
1.呵氣使溫暖。形容溫和;仁慈。
1.猶蔭庇,庇護。
1.太平昌盛。
1.休命。美好的命名。
1.保護;福佑。
1.遮蓋。
1.呼吸粗聲。
1.古代祭祀宴享時進獻食物的竹制盛器。
1.《國語.魯語下》"公父文伯飲南宮敬叔酒,以露睹父為客。羞鱉焉,小,睹父怒。相延食鱉,辭曰'將使鱉長而后食之。'遂出。文伯之母聞之,怒曰'吾聞之先子曰"祭養尸,饗養上賓。"鷩于何有?而使夫人怒也!'遂逐之。五日,魯大夫辭而復之。"后遂為母教子的典故。
1.輕視;鄙薄。
1.猶言羞答答。
1.亦作"羞慚"。
2.羞愧。
1.羞辱出丑。
1.形容害羞的樣子。
1.盛有食物的鼎。
1.古代祭祀宴享時進獻食物的一種盛器。
1.形容女子美麗的眉毛。蛾,指蛾眉。
1.對自己或別人的壞處感到羞恥厭惡。
1.進獻炙肉。燔,通"膰"。古代祭祀用的炙肉。
1.羞愧而憤恨。
1.飲食和衣服。
1.羞愧得流汗。形容十分羞愧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