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fd4fa瘛薄
1.遺留的差誤。
1.垂死時僅馀的喘息。
2.引申指馀生﹑殘生。
1.暮春;殘春。
1.指多馀的﹑次要的文辭。
1.剩馀,留存。
1.比喻殘馀的氣焰。
1.衣帶過長。指形體消瘦。
1.剩馀的黨羽。
2.其他黨徒,同伙。
1.猶遺澤。
1.猶殘滴。
1.指充軍役以外的丁口。
2.軍中編外人員。
1.殘冰。
清末農民起義首領。四川大足人。1890年在家鄉率眾起義,反抗外國教會侵略,不久失敗。1898年再度起義,攻打重慶、永川、安岳等地,遠近三十余州縣紛紛響應◇在清軍圍困下求降,被囚于成都。辛亥革命后獲釋。
1.猶大度。
1.名額中馀下的空額。
2.賬目上剩馀的款額。
1.傳說中的登山神。
1.秦末陳馀﹑張耳的并稱。陳馀﹑張耳,原為刎頸之交,居約時,相然信死,及據國爭權,卒相滅亡,交友不終◇因以為勢利之友的典故。
1.傳留下來的規范。
1.首犯﹑主犯以外的犯人。
1.指粥。
1.馀留的香氣。
2.殘花。
3.比喻身后留傳的德行。
1.指地球環繞太陽運行一周的實際時間與紀年時間相比所馀的零頭數。
2.謂非正統。
3.馀留部分。
1.謂馀蔭庇佑。
1.殘留的香氣。
2.比喻傳留后世的美德懿行。
1.殘留的妖氛。借指殘存的寇賊。
1.謂積聚的忿怨。
1.未消盡的憤激。
2.謂無窮的郁結之氣。
1.過去傳留下來的風教﹑風習。
2.指前人的風范。
1.傳留下來的習氣和文章。
1.古代謂法定的受田人口之外的人。
1.指兵符﹑傳符等重要符節以外的用于禁苑﹑交巡等的憑證。
1.剩馀的篇幅。
1.留傳后世的福祉。
1.正賦以外的附加稅。
1.指殘花。
2.不盡的芳香。
1.馀留香甜滋味。
2.指馀甘子。
1.直角三角形任意一銳角的斜邊和對邊的比,叫做該銳角的馀割。用csc(角)表示。參見"三角函數"。
1.繚繞不盡的歌聲。
1.非主要的工作。
1.空馀的時間。
1.抵償不盡的罪愆。
1.充足的光輝。
2.謂多馀之光。《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臣聞貧人女與富人女會績﹐貧人女曰﹕'我無以買燭﹐而子之燭光幸有余﹐子可分我余光﹐無損子明而得一斯便焉。'今臣困而君方使秦而當路矣。茂之妻子在焉﹐愿君以余光振之。"后遂用為美稱他人給予的恩惠福澤。
3.指落日的光芒。
4.喻指美德﹑威勢所顯現或留下的影響。
作家。福建永春人。曾在金陵大學、廈門大學、臺灣大學學習。曾參與建立藍星詩社,主編《藍星》周刊◇任大學教授。著有詩集《蓮的聯想》、《白玉苦瓜》、《春來半島》,散文集《左手的繆思》、《逍遙游》等。
1.剩馀的時間;閑暇。
1.大寒之后尚未回暖時的寒氣;殘馀的寒氣。
1.遺憾。
1.殘留的痕跡。
1.不盡的恨怒;遺憾。
1.殘花。
2.其他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