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先意承志"。
1.指酒。
1.曲牌名。屬雙調(diào)。見明陶宗儀《輟耕錄.雜劇曲名》。
1.詞牌名。調(diào)見宋柳永《樂章集》。參閱《詞譜》二五。
1.酒醉之身。
1.酒氣。
1.醉人蓋的被子。
1.詞牌名。即《定風波》。宋賀鑄詞有"瓊枝半醉醒"句,故名。
1.酒醉后的樂趣。
武術拳種之一。由攻防格斗動作和模仿醉漢的形態(tài)和動作組成套路。主要套路有武松醉跌、醉八仙、魯智深醉打山門、太白醉酒、燕青醉酒等。行拳時身法步法皆帶醉態(tài),多跌撲翻滾動作。
1.喝醉酒的人。
2.令人陶醉。
1.醉顏。
1.爛醉貌。
2.酒杯名。
1.指唐代書法家懷素。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云'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行。'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后以"醉山頹倒"形容醉態(tài)。
1.指醉后所揮的墨汁。
像在醉夢中那樣過日子。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確,糊里糊涂同處一個時代,有人奮發(fā)向上,有人醉生夢死。
1.唐人對李白的敬稱。
1.廬山名勝名。相傳為晉詩人陶淵明醉后常臥的一塊大石。
2.唐李德裕的醒酒石。李德勻醉了酒,便蹲踞于上,故稱。
1.猶醉人。皮日休自稱。
1.指醉帖。
1.民間年終祭灶神的一種習俗。
1.詞牌名。即《醉太平》。調(diào)見宋孫惟信《花翁詞》。參閱《詞譜》三。
1.詞牌名。調(diào)見宋呂渭老《圣求詞》。詞有"怎慣不思量"及"當時醉倒殘紅"句,因取為調(diào)名。參閱《詞譜》二一。
1.見"醉生夢死"。
1.指唐書法家懷素。以其好飲酒,故稱。
1.菊花的一種。
1.詞牌名。又名《凌波曲》﹑《醉思凡》﹑《四字令》等。雙調(diào)三十八字,平韻。又一體,四十五字,仄韻。
2.曲牌名。南北曲坴有?!短驼糇V》﹑《中原音韻》屬正宮,《太平樂府》屬南呂宮。字數(shù)均與詞牌不同。南曲亦名《升平樂》,用作過曲。北曲可用作小令,亦可用于套曲內(nèi)。
3.花名。
1.曲牌名。為南曲南呂宮過曲,取《醉太平》﹑《太師引》兩曲詞句創(chuàng)制而成。全曲十二句,五十七字,十韻。
1.醉后的神態(tài)。
1.醉后神志迷糊,兩眼半開半閉的樣子。
1.詞牌名。即《桃源憶故人》。調(diào)見宋趙鼎《得全居士詞》。參閱《詞譜》七。
1.詞牌名。即《阮郎歸》。調(diào)見宋李祁詞。參閱《詞譜》六。
1.亦作"醉淘淘"。亦作"醉醄醄"。
2.醉酒快樂貌。
1.見"醉陶陶"。
1.見"醉陶陶"。
1.見"醉朦騰"。
1.指草書。
1.民間年終祭灶神的一種習俗。
1.同"醉吐相茵"。
1.典出《漢書.丙吉傳》"吉馭吏耆酒,數(shù)逋蕩,嘗從吉出,醉歐丞相車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飽之失去士,使此人將復何所容?西曹地忍之,此不過污丞相車茵耳。'遂不去也。"此馭吏為邊郡人,熟悉邊事,后來為防務工作提出切實有用的建議◇以"醉吐相茵"稱這一典故。
1.見"醉吐相茵"。
1.醉后臉色發(fā)紅。
1.詞牌名。即《朝中措》。調(diào)見宋歐陽修《醉翁琴趣外篇》。
1.《史記.李將軍列傳》"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廣宿亭下。"后常用"醉尉"作勢利小人的代名詞。
1.嗜酒的老人。
2.歐陽修的別號。
1.本琴曲。自蘇辛入詞,遂沿用為詞牌。
1.一種可以倚可以睡,專供酒飯后休息的床。
1.亭名。在安徽省滁州市城西南瑯琊山麓。北宋慶歷六年(公元1046年),歐陽修知滁州,命僧智仙修建,以為游息之所。
散文篇名。北宋歐陽修作。寫于作者知滁州(今屬安徽)時,在瑯琊山建醉翁亭,并自號醉翁”。文中描繪了山中風景和作者攜友飲酒作樂的風雅情趣,并流露出與民同樂的思想。文章語言優(yōu)美,結(jié)構(gòu)環(huán)環(huán)相扣,富有層次感。
1.一種躺椅,坐上去可以前后搖動。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