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翻譯程序。能把用高級語言編寫的源程序翻譯成目標程序。翻譯后的目標程序并不一定馬上送入計算機中執行。需用多條語句才能對應一句源程序的語句。
鼻腔跟外面相通的孔道。
1.見"鼻孔撩天"。
1.見"鼻孔撩天"。
1.仰起頭來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1.猶言鼻息如雷。
(~兒)鼻子隆起的部分高~ㄧ塌~兒。也叫鼻梁子。
1.鼻中隔。
1.見"鼻梁"。
1.方言。鼻涕。
1.長在鼻腔內的細毛。
1.即牛痘苗。
1.指牲畜噓氣或鼓鼻作響。
1.鼻子和眼睛。比喻緊密聯系的事物。
1.古代攻城用的長梯。據《武備志.飛梯圖說》載有木制的,長約二三丈,一端安裝雙輪,攀城時以輪貼著城墻推進豎起;有竹制的﹐名竹飛梯﹐用獨竿大竹﹐設多級橫檔,以便手攀腳登;有躡頭飛梯,分兩層,下層如飛梯,上層用獨竿竹,中設轉軸,竿首安裝雙輪,取其附城易起。
佛教壁畫或石刻中的在空中飛舞的神。梵語稱神為提婆,因提婆有‘天 ’的意思,所以漢語譯為飛天。
1.突如其來的禍患。
1.古代婦女的一種發式。
1.煙火或爆竹的一種。
1.道教的神名。
1.佛經中謂能在空中飛行的夜叉神。
2.迷信傳說中的惡鬼。
1.猶匿名信。
1.蹦跳。
1.飛鳥下聽。形容樂聲的高妙。
飛行工具,沒有翼,利用裝著氫氣或氦氣的氣囊所產生的浮力上升,靠螺旋槳推動前進。飛行速度比飛機慢。
1.南宋時韓侂胄曾力主恢復中原。侂胄被誅﹐和議又起。嘉定元年,金人求函侂胄首,乃命臨安府破侂胄棺,取其首送去。飛頭即指此事,見《宋史.韓侂胄傳》。
1.拋擲土丸以逐禽獸。
1.見"飛土逐害"。
1.亦作"飛菟"。
2.駿馬名。
1.見"飛兔"。
1.急流。
1.古時的一種拋磚游戲。堶,磚塊。
1.古代交趾風俗之一。
1.拋擲彈丸。
2.用以射擊的彈丸。
3.指拋出的紙丸。
1.見"飛芻挽粟"。
1.傳說中的古代善射者。
1.謂散布詆毀﹑誹謗他人的匿名文書。
2.揮筆成文;寫文章。
3.謂光彩閃耀。
1.翰,毛筆。染翰,以筆蘸墨。謂揮筆疾書;撰寫文章。
先吻自己的手,然后向對方揮手,表示吻對方。
1.古代兵器。
1.即纜車。
1.突然而來的誣陷。
1.即鼯鼠。
1.指出仕。語出《易.干》"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像跳舞似地在空中飛雪花~ㄧ蝴蝶在花叢中~。
1.佛教語。謂僧人等執錫杖飛空。據《釋氏要覽》卷下"今僧游行,嘉稱飛錫。此因高僧隱峰游五臺,出淮西,擲錫飛空而往也。若西天得道僧,往來多是飛錫。"
2.佛教語。指僧人游方。
3.佛教語。指游方僧。
1.速遞檄文。
2.緊急檄文。
1.良馬名。
1.亦作"飛仙"。
2.會飛的仙人。
1.五采絲縷結成的傘蓋。
1.亦作"飛涎"。
2.噴飛口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