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編入戶籍的平民。
1.白色駿馬。
1.楊花。楊花色白﹐團狀﹐故稱。
2.繡球花的別名。
1.蟲名。大如指﹐生陰山北及峨嵋山北﹐味美﹐治內熱。又名冰蛆﹑雪蠶。
1.用雪堆成的人像。
1.明亮鋒利的刀劍。
1.白色濃厚的漿液。指酒。
2.白色濃厚的漿液。指泉水。
3.白色濃厚的漿液。指茶水。
1.雪珠。
1.雪的顏色。
2.指白色。
3.雪將下時的景象。
1.積雪的山。
2.山名。原指印度北部喜馬拉雅諸山﹐傳說釋迦牟尼成道前曾在此苦行◇借指佛教圣地或僧侶住地。
3.山名。祁連山的別稱。
4.山名。岷山的主峰。在今四川省松潘縣南。
5.用雪堆成的山狀物。
1.見"雪山童子"。
長篇小說。金庸作。1957年發(fā)表。明末李自成敗退北京時將一神秘鐵盒托付給飛天狐貍”胡衛(wèi)士。一百多年后,武林、山寨、鏢局、奸僧、朝廷鷹犬為追尋這一鐵盒在長白山地區(qū)展開了激烈的爭斗。作品采用倒敘手法,情節(jié)曲折,結構嚴謹。
1.亦稱"雪山大士"。
2.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的別稱。相傳釋氏在過去世曾在雪山修行﹐故稱。
比喻連續(xù)遭受災難,越來越困苦祖母病故,父親又生了場大病,過的真是雪上加霜的日子。
1.降雪的聲響。
2.吟雪之聲。
1.詠雪的詩。
1.喻被迷醉而癱軟。
1.雪化盡。
2.猶冰釋。消除。
1.雪和霜。
2.比喻一塵不染。
3.比喻白色。
4.借指某些白色事物。(1)白發(fā)。唐白居易《同微之贈別郭虛舟煉師五十韻》"雪霜各滿鬢,朱紫徒為衣。"宋蘇軾《次韻子由種杉竹》"糟曲有神熏不醉,雪霜夸健巧相沾。"(2)蘆花。唐黃滔《題山居逸人》詩"十畝余蘆葦,新秋看雪霜。"(3)鹽。宋龔鼎臣《東原錄》"王欽若三司勾當,來亳州散食鹽錢。知州有詩一句云'雪霜散處民心悅。'欽若對曰'鼎鼐調時眾口知。'"
1.霜雪般的姿容。
2.花木不畏嚴寒的姿態(tài)。
3.比喻人高潔堅貞的品質。
1.方言。即霰。
1.雪融化成的水。
2.明澈潔凈的水﹐泉水。
1.白色絲頭。
2.比喻白發(fā)。
1.常綠喬木﹐主干聳直﹐側枝平展輪生﹐小枝下垂﹐葉為針形﹐樹冠若塔﹐故又稱為"寳塔松"。為著名觀賞植物。
1.雪白。
1.比喻純凈清涼的泉水。
1.即冬筍。
1.御雪的蓑衣。
1.喻高潔。
1.古臺名。故址在今河南開封東南。
1.水中砂石堆。因呈白色﹐故稱。
1.水清見底的水潭。
1.優(yōu)質茶葉泡的茶水。
1.宋蘇軾在黃州﹐寓居臨皋亭﹐就東坡筑雪堂。故址在今湖北省黃州市東。
1.波濤。
2.指連綿起伏的深厚積雪。
3.指湯色鮮白的茶水。
1.揩拭桃子。
2.水果名。
1.即白藤。也省稱藤。可捆束和編制器物。
2.紙名。
1.擦拭眼淚。
2.晶瑩淚珠。
1.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讀書。
1.方言。冰棍兒。
1.白兔。
2.指月亮。
1.積雪的洞穴。
2.積雪的洼地﹑谷地。
1.大雪封門的房屋。隱者或僧侶的住房。
2.像雪堆成的房屋。
3.積雪之屋。
4.雪光映照的屋子。
1.雪覆蓋著的溪流。
2.指晉王徽之雪夜至剡溪訪戴逵事。
3.金王庭筠號。
1.我國西北雪山地帶出產的一種形似蝦蟆﹐遍體有金錢紋的生物。中醫(yī)用來入藥。
1.猶冰弦。琴弦的美稱。
多年積雪區(qū)的下界。雪線以上的降雪量大于融雪量而成為多年積雪(或永久積雪)。一般緯度高的地方雪線低,緯度低的地方雪線高;濕潤的地方雪線低,干燥的地方雪線高。
1.雪和霰。亦偏指雪。
1.多雪的地區(qū)。
1.指酒。
2.香名。
3.白花。
4.茶名。
5.形容美女皮膚白嫩而散發(fā)出香氣。
1.涂以香料的白色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