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委婉的言辭。
1.謂悶在心里不說。
1.咬緊牙關打顫。
1.亦作"躡張"。
2.以腳踏強弩,使之張開。謂勇健有力。
3.借指弩箭。
4.氣勢洶洶的樣子。
5.以手足支撐物體。 6.引申為勉力支拄。
1.強弩手。
1.跌倒,顛仆。
1.騾﹑馬等用后腿向后踢叫尥蹶子。
1.鳥名。鶻嘲。似山鵲而小,短尾。青黑色。多聲。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三.鶻嘲》。
1.見"鶌鶋"。
1.亦作"鶌居"。
2.傳說中的鳥名。
1.即鶌鳩。
1.坐吃本錢。
1.咬毛筆尖。
1.咀嚼吞吃。
2.泛指生活開支。
1.咬牙碎齒。形容憤慨之狀。
1.猶言吃喝;飲用。
1.形容仇恨至極。
1.形容極其憤恨。
1.漢時勸酒之詞。
1.指生活費;口糧。
1.即嚼子。
1.猶飲酒。
1.猶嚼蛆。
1.即嚼子。
1.比喻無味。
1.剝削人民。
1.晉葛洪《神仙傳.班孟》"班孟者,不知何許人……又能吞墨,舒紙著前,嚼墨噴之(紙),皆成文字,滿紙各有意義。"后用以稱善為文者。
1.絮聒,嘮叨。
1.咬嚙。
1.見"嚼嚙"。
1.胡說,瞎說。
①信口胡說;搬弄是非 有意見當面提,別在背后~。②無謂地爭辯沒工夫跟你~。‖也說嚼舌頭(jiáoshé·tou)、嚼舌根(jiáoshé·gen)。
1.同"嚼舌"。
2.猶閑聊。
1.同"嚼舌"。
1.猶吃喝。
2.咬食。
1.以蔬菜為食。形容飲食粗劣。
1.胡說。
1.說話斬截。
1.指經得起咀嚼的厚味。
1.咀嚼吞食。
1.咀嚼品味。
1.猶嚼舌。搬弄是非;胡扯。
1.同"嚼牙"。
1.同"嚼牙"。
1.亦作"嚼咽"。
2.咀嚼吞咽。
1.胡言誣賴。
1.謂調弄音律。借指吟詩作賦。
1.胡編亂造。
1.謂調弄音律。
1.驚異。
1.驚懼四顧貌。
2.急切貌。
3.疾視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