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宋代科舉制度的一種特殊規定考進士多次不中者,另造冊上奏,經許可附試,特賜本科出身,叫"特奏名",與"正奏名"相區別。
1.隱匿沉默。
1.斂藏;隱藏。謂不為人所知。
1.收藏軍旗。謂息兵罷戰。
1.古代兵書《六韜》﹑《玉鈐篇》的并稱◇因以泛指兵書。
2.借指用兵謀略。
3.借指武將。
1.隱匿潛伏。
1.謂隱藏實情。
1.緘口不言。
1.隱匿音信蹤跡。謂不被人所見聞。
1.謂度量大。
1.深藏地下的樹。謂千年老樹。
1.封藏。
1.珍藏。
1.掩蓋玉的疵病。謂隱瞞瑕過。
1.掩蓋霞光。謂失去彩色的光芒。
1.古代射獵用的皮護臂。
1.掩藏才謀。
1.戲劇腳色名。副凈。
1.猶言隨順。
1.元明兵制。元初,發民為兵,令貧富相兼應役,有正軍戶和貼軍戶,正軍戶合二三而出一人,貼軍戶貼出錢以津貼正軍戶。明時,貼軍戶則成為候補軍戶,正軍死,貼戶丁補。
1.挨近;靠攏。
2.緊緊地挨著。
1.指管理錢庫的人。
1.緊靠里面。
2.夾衣里子。
3.指夾衣。
1.合乎情理。
1.盡力;出力。
1.猶貼現。
1.貼出的條例。
1.臉和臉相貼。
2.釘在門窗框和墻壁接合處的木條或木板。
1.親近愛戀。
1.近鄰;隔壁鄰居。
1.書法用語。謂"零"字和與之相類似的字的最后一點要點得妥貼。
1.謂遵紀守法。
1.張掛的字畫條幅之類。落,指垂掛之物。
1.唐宋時任命大臣用黃白麻紙頒詔,如有改動,則須改貼重寫,叫做"貼麻"。
1.因米的成色差而以米貼補。
1.貼經和墨義。兩者均為科舉考試方式。
1.謂補貼交納(息錢)。
1.貼補賠償。
1.謂就近服刑。
1.平伏;平整。
1.謂充實茶鋪。鋪,指茶鋪,轉運茶葉的驛站。
1.合乎準則或實際。
1.典錢;質錢。
2.找還的馀款。俗稱找頭。
3.貼補錢財。
1.猶言賠錢貨。舊俗對女孩子的貶稱。
1.謂以桑葉巧蓋蠶身,驗其食否而決定其是否將登簇。
非常符合實際;確切形容貼切|措辭貼切。
1.親近。
1.安然;平靜。
1.謂牢牢地著上顏色。
1.工藝美術的一種。以絨布為原料,經剪裁后粘貼在白紙上,制成圖畫。
1.緊貼膚體。
2.喻最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