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接受責備,承擔罪責。
1.急走;逃跑。
2.奔波。謂為一定目的而來往忙碌。
3.漢王莽時所設官名。太子"四友"之一。
1.錛子。
削平木料的工具,柄與刃具相垂直呈丁字形,刀具扁而寬,用時向下向里用力。
1.此案,這個案件。
非洲南部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贊比亞、坦桑尼亞等國。約287萬人(1985年)。講本巴語,通用英語。多信仰萬物有靈,部分信基督教新教。主要從事農業,狩獵和捕魚業占有一定地位。
未經漂白、染色的布。
1.故鄉;故國。
書本;本子你看,~上寫得很清楚嘛。
1.猶規規矩矩。
1.原原本本。
一種脫離實際的、盲目地憑書本條文或上級指示辦事的作風。
本位貨幣的簡稱。
1.本末,主從。
2.清代指總督﹑巡撫﹑提督﹑總兵本署直接統轄的兵隊。
1.最重要的兵器。
2.本部軍隊。
3.執掌兵權。
4.見"本兵府"。
5.明代兵部尚書的別稱。
1.對掌管軍事的官署的稱呼。
1.見"本教"。
(機構、組織等)主要的、中心的部分校~。
本地(多用于較大的城鎮)平信~郵資一角,外埠兩角。
1.本性。
1.本來的顏色。
1.根本的操守。
1.《神農本草經》的省稱,古代著名藥書。因所記各藥以草類為多,故稱《本草》。《本草》之名始見于《漢書.平帝紀》,而《漢書.藝文志》未見著錄。至南朝梁阮孝緒《七錄》始著錄《神農本草經》,共收藥三百六十五種;陶弘景又增三百六十五種,為《名醫別錄》。唐顯慶中蘇恭﹑長孫無忌等修定《本草》,又增藥一百十四種,為《唐本草》。宋嘉佑中掌禹錫等復增藥八十二種,為《嘉佑補注本草》﹔政和中曹孝忠等修定為《政和重修經史證類本草》。至明,李時珍薈萃眾說,考訂謬誤,刪繁補闕,著《本草綱目》五十二卷,收載藥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種,藥方一萬一千馀首,為《本草》總結性的巨著。《神農本草經》原書已佚,有清孫星衍輯本。
本草學、博物學巨著。明代李時珍撰成于1578年。共五十二卷。載藥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種,其中植物藥一千零九十四種,其余為礦物和其他藥。書中附有藥物圖一千一百零九幅,方劑一萬一千零九十六首。被譯成多種外文,流傳海外。
1.推究,探究。
1.朝廷。古以朝廷為國之本,故稱。
2.漢代郡守屬官用以稱其郡治。
3.稱自己曾任職的王朝。
4.指自己所處的朝代。
1.忠誠。
1.本鄉,故土。
1.原初;原始。常指古代淳樸之風。
蹙線,是計算東西經度的起點。1884年國際會議決定用通過英國格林尼治(greenwich)天文臺子午儀中心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1957年后,格林尼治天文臺遷移臺址。1968年國際上以國際協議原點(cio)作為地極原點,經度起點實際上不變。
1.此地,此處。
2.猶出處。
傳記文的一種。與別傳”相對。記載一人的生平事跡及其著作等。包括列于家譜的家傳”和列于史書的史傳”。
1.本人管轄的地方。
2.這一回,這一趟。
1.原來想,原打算。
幾個島嶼中的主要島嶼,其名稱和這幾個島嶼總體的名稱相同。例如我國的臺灣包括臺灣本島和澎湖列島、火燒島、蘭嶼等許多島嶼。
1.正道。指本根之道。
2.以道為根本。
3.本地道府。道,古代行政區劃名。
4.謂正派﹑本分。
1.本分。恰如其身份地位。
2.本分。本身分內。
3.指分內應作或應有的事。
4.這一等級。
5.指原來的等級。 6.本來,原來。
1.根本。
1.根底,素質。
1.方言。本來。
1.本源,根源。
2.基礎。
人、物所在的地區;敘事時特指的某個地區~人ㄧ~口音。
1.見"本第"。
1.本來的等第。
1.根本的法典。
1.方言。本錢。指用以營利生息的母金。
1.本來建都之境。
1.宋制,軍隊五十人為一大隊,系作戰的基本單位,謂之"本隊"。
2.原來的隊列。
1.力量相當的對手。
1.舊惡。
2.謂本性惡劣。
1.和尚未出家時的妻子。又稱故二。本謂故舊,二謂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