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官名而無固定職事之官。與職事官相對而言『制﹐朝廷對大僚重臣于本官之外加賜名號﹐而實無官守。魏﹑晉﹑南北朝因之。隋代始定散官之制。唐﹑宋﹑金﹑元因之。文散官有開府儀同三司﹑特進﹑光祿大夫等;武散官有驃騎將軍﹑輔國將軍﹑鎮國將軍等。其品秩之高下﹐待遇之厚薄﹐各代不一。
1.山林。
2.復姓。見《魏書.官氏志》。
坡度比較緩和,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對高度不超過200米。如中國的江南丘陵。
①墳墓琴瑟滅兮丘壟平。②田園;家園思歸丘壟。
1.孔門。指孔丘的門下。
2.泛指儒者之門。
1.相傳左丘明失明,因以"丘明之疾"指眼疾。
1.植于墓地以庇兆域的樹木。
1.間腦的一部分,橢圓形,左右各一,圍成第三腦室。直接與大腦皮層相連,除嗅覺外,人體各部所感受的沖動都經過它傳遞給大腦皮層。
1.大牛。
1.指劃定的范圍,界限。
1.墳墓;墳土。
1.山丘;山岳。
2.指山林。
3.墳墓。
4.比喻重﹑大或多。
1.猶首丘。相傳狐死時必正首向故丘,后因以喻懷戀故鄉。
1.即丘木。
1.古代典籍《八索》《九丘》的并稱。亦泛指古籍。
1.空亭。
1.即丘吾子,春秋時人。相傳孔子適齊,中途聞人哭甚哀。問之,曰丘吾子也,少好學問,周遍天下,歸而親亡。夫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待,請從此辭,遂投水而死。孔子令弟子引以為戒。于是弟子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見《孔子家語.致思》◇以丘吾為孝子的代稱。
1.見"丘墟"。
1.賦稅;賦役。
1.即蚯蚓。
1.猶丘阿。
1.土宇,疆域。
1.家園;鄉村。《易.賁》"六五﹐賁于丘園﹐束帛戔戔。"王肅注"失位無應﹐隱處丘園。"孔穎達疏"丘謂丘墟﹐園謂園圃。唯草木所生﹐是質素之所。"后以"丘園"指隱居之處。
2.指隱逸。
3.指墳墓。
1.山丘與平原。
2.指鄉土。
1.山岳。
1.祭壇。
1.皮膚表面由于某些疾病而起的半球形小疙瘩,多為紅色。
1.指蠶簇和蠶槌。
1.猶山丘。
1.小土山。
1.園圃;鄉村。常指隱者所居。
1.土丘;土山。
1.猶身體。
2.亦作"軀勞"。身段;模樣。
3.指擺弄身段。
4.手段。
1.猶身材。
1.猶外貌。
1.生命。
1.猶軀殼。
1.猶身軀。
1.亦作"軀軆"。
2.身體。
3.指身分。
1.見"軀體"。
1.外貌。
1.身腰,腰桿子。
1.方言。蟋蟀。
1.養蟋蟀的器具。
1.即蚯蚓。
1.方言。蚯蚓。
1.方言。即蛐蟮。
1.趨走拜謁。亦泛指請安﹑問候時所行禮節。
1.群臣朝見時疾行就位。
2.借指在京當官。
1.逃遁,逃避。
1.謂走在前面驅趕行人,使之回避車駕。
2.速行以避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