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辨認。
1.結球甘藍的通稱。也寫作"元白菜"。
1.即檜樹。
1.完備。
2.團圓。
3.特指身體恢復健康。
1.指變通﹑周到的主意和辦法。
1.靈活機變。
1.眼睛圓睜而帶有怒色或兇相。
1.指天。
1.月的別稱。神話傳說月中有蟾蜍,故稱。
2.指月圓。
1.佛教語。謂破除偏執,歸于常道。
1.道教稱日中神青帝,名圓常無;月中神赤帝夫人,名逸寥無。參閱《云笈七簽》卷二三。
1.戲劇術語。一種動作程式。劇中人在舞臺上按規定環形路線繞行,以表現舞臺空間的轉換。根據路線的長短和方向,又分為大圓場﹑小圓場﹑正圓場﹑反圓場等。
2.為調解糾紛﹑緩和僵局而從中解說或提出折衷辦法。
①戲曲舞臺調度程式。劇中人在舞臺上按圓形路線行進,表示空間的轉換。按速度快慢有走圓場、跑圓場;按所繞圈子大小,有大圓場、小圓場;按行進方向,有正圓場、反圓場等。②為打破僵局、調解糾紛而斡旋或提出解決辦法打圓┏。請張老出來圓場。
1.佛教語。成就圓滿◇轉指現成自然。
2.作成,把事情辦妥。
3.撮合;成全。
1.佛教用語。"三性"之一。據《成唯識論》卷八,謂"二空所顯,圓滿成就,諸法實性",即在"依他起自性"上,遠離"遍計所執性"的謬誤所顯示之真如實性。參見"三性"。
1.都城,城邑。
2.指兒童游戲中牽繩圍成的圈。因假想為城池,故稱。
1.圓形玉耳環。
1.描畫在眉額間的彩色圓點。古代婦女的一種妝飾。
1.雕塑的一種。用石頭﹑金屬﹑木頭等雕出的立體形象,其特點是無背景,可四面欣賞。
1.同"圓首方足"。
1.形容極圓。
1.舊俗,新婚次日,夫婦同席宴飲,謂之"圓飯"。
1.圓形的模子。
2.方言。圓滿,完善。
1.古代盛菜肴的器具。
2.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因以"圓方"代稱天地。語出《淮南子.本經訓》"戴圓履方,抱表懷繩。"
3.謂隨物賦形,或方或圓。
①新婚夫婦開始同房他們雖然結了婚,卻沒圓房。②指童養媳及其未婚夫開始同房她當童養媳時,男人才八歲,十年后才圓房。
1.獄門。
1.父母葬后三日,子女輩重到墓前省視,舊稱"圓墳"。
1.圓形兵符。
1.指琵琶。
1.圓形的蓋子。多指傘蓋﹑圓屋頂等物。
2.指天。
1.斷面是圓形的條狀鋼材,是用得最多的原料鋼材,也用做混凝土工程中的鋼筋。舊稱圓鐵。
1.蛙的一種。
1.完工。
1.指儒生的裝束。方領,直衣領。亦用為儒生的代稱。
1.月亮。
2.佛教謂菩薩頭頂上的圓輪金光。
3.舊時江湖術士利用迷信心理騙人財物的一種方法。用鏡或白紙施以咒語,令童子視之,謂其上能現諸象,可知失物所在,或預測吉兇﹑禍福。《晉書.藝術傳.佛圖澄》"﹝澄﹞又令一童子潔齋七日,取麻油合胭脂,躬自研于掌中,舉手視童子,粲然有輝。童子驚曰'有軍馬甚眾,'"據云,此即后來之圓光術。
1.道教語。指太陽。
繪圓用的繪圖工具。有兩只腳,上端鉸接,下端可隨意分開或合攏,以調整所繪圓渾徑的大小。一只腳的末端為針尖,另一只腳的末端可裝入繪鉛筆線或墨線的腳。有的圓規裝上延伸桿,可畫出較大的圓。有梁規、彈簧小圓規和活心小圓規等。
也稱法國號”。氣鳴樂器。銅制∨嘴漏斗形,管身彎曲成圓形,由細漸粗,喇叭口較大。原無活塞裝置,稱自然圓號”,19世紀30年代流行活塞圓號”。廣泛用于交響樂隊,并可用于獨奏或重奏。
1.銜接,吻合。
1.和好;講和。
形容為人世故而不誠懇,敷衍討好而不負責任處世圓滑|做事圓滑|生性圓滑。
1.掩蓋﹑彌補謊話中的漏洞。
①聲音圓潤渾厚嗓音圓┗耄圓渾的唱腔。②指詩文自然醇厚,不加雕飾此文韻味圓渾。
1.渾圓。
1.指語言圓通生動。
2.猶圓滑。指處世變通靈活。
3.豐滿潤澤。
1.猶環中。喻超脫是非,不為外物所拘牽。
2.指見解超脫,圓通機變。
即涅fd28!(567頁)。
1.周密地審察。
1.傳說中的仙山。常指隱士﹑神仙所居之地。
1.佛教天臺宗﹑華嚴宗等自謂貫通諸經,調和各宗,不偏不倚,圓滿無缺,因稱圓教。
1.圓潤遒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