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繞梁"。
2.典出《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欐,三日不絶,左右以其人弗去。"晉張華《博物志》卷三引作"遶梁"◇以"遶梁"謂歌聲優美,令人長久難忘。
1.豪爽的氣概。
1.明亮的色彩。
1.明亮。
1.明亮寬敞。
1.借指刀口。喻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
1.指天剛亮。
1.形容十分明亮。
1.猶言慧根。
1.亮察允許。
1.帝王居喪。
1.形容光亮透明。
1.猶亮察。
1.誠實正直。
2.誠實正直的人。
1.五更時鐘樓上敲的報曉鐘。
1.猶亮晶晶。
1.象聲詞。
1.亦作"諒陰"。
2.居喪時所住的房子。
3.借指居喪。多用于皇帝。
1.高尚的節操。
1.體諒實情。
1.真誠。
2.料定。
1.誠信之士。
1.見"諒暗"。
指帝王或高級官吏居喪高宗諒陰,三年不言。
1.原諒。
1.誠實正直。
1.謂稻子開花的時節。
把東西攤開讓日光曬~糧食ㄧ被褥要經常~。
1.謂舊俗在農歷三月上巳日起至立夏前曝曬紗葛之類的衣服。
1.元代游獵之所,獵者常攜鷹休憩于此,故名◇為各朝皇家圍獵﹑習武之地。其地在今北京市郊南苑。
1.古代祭祀用的幣帛。
即質量互變規律”(167頁)。
1.估量猜測。
1.亦作"量材"。
2.衡量才能。
1.酌量才能,收錄任用。
1.謂量才使用。
1.見"量才"。
1.見"量才録用"。
測量儀表或儀器所能測試各種參數的范圍。
1.酌情裁處。
1.思量忖度;打算。
1.丈量土地。
2.謂計算土地。
1.裁定;裁斷。
2.商定;酌定。
1.酌情處罰。
1.酌量免除。
1.思量自己的本分。
1.酌量給予。
1.估量工程量的多少。
2.考核功績。
1.謂當差期滿。
1.官兵。
2.猶言部屬,仆從。
1.舊官制六部之一『尚書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東漢改為吏曹,主選舉祠祀,后又改為選部。魏﹑晉以后稱吏部,置尚書等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清末廢,并其職掌于內閣。參閱《通典.職官五》。
2.指南朝齊謝杋。杋曾為尚書吏部郎,故稱。
3.指唐韓愈~愈曾為吏部侍郎,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