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美女毛嬙﹑西施的并稱。
1.春秋時吳地名。治所在今江蘇省丹徒縣東南。
2.指南方。
1.馬嚼環兩旁的紅色扇汗用具。亦用作裝飾。
2.引申為華美的車乘。
3.謂赤幟﹑紅旗。
1.胭脂和鉛粉。婦女用的化妝品。
1.用朱筆在封口作標記。
1.即朱雀。
1.指宋朱熹。
1.紅色花萼。跗,通"柎"。《管子.地員》"朱跗黃實。"尹知章注"花足也。"一說紅米皮。郭沫若等集校引尹桐陽曰"跗,……米皮也。今所謂紅米粘,吳語謂之赤米。"
1.紅色蔽膝。古代禮服上的一種裝飾物,縫于長衣之前。
1.紅色官服。
1.古代禮服上的紅色蔽膝◇多借指官服。
2.指做官。
3.古代系佩玉或印章的紅色絲帶。
1.紅色蔽膝。
1.朱芾。
1.系印紐的紅帶子。亦借指官印。
1.用朱墨寫的符箓。
1.同"朱紱"。
1.道教謂神仙的住所。
1.紅色車蓋。
2.指紅色的如蓋之物。
1.紅色的盾。
1.紅色的盾與玉飾的斧。古代武舞所用。
1.柑橘品種之一。果皮朱紅色。
1.太常旗的紅色旗竿。
1.紅色的樓閣。
2.通政院的別名。
1.即陶朱公。范蠡的別稱。
1.朱紅色的宮殿。
1.水銀的原料。
1.山慈姑的異名。
1.即朱輪。
1.[英chocolate]也譯為巧克力。以可可粉為主要原料,加糖﹑香料等制成的食品。
1.紅色的冠。
2.指動物頭上的紅色冠狀物。
1.赤光,紅色光亮。
2.日光。
3.指燭光。
4.謂火德『以火德興,因亦借稱漢朝。
核物理學家〓北漢陽人。西南聯合大學畢業。1946年留學美國,從事核物理研究。密歇根大學博士。曾任北京大學物理系研究室副主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研究所副所長、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科協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員會主任、研究員。中科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1.紅抹額。
1.香木名。即丹桂。
1.泛指呈紅色的水果。
2.特指杮子。
3.《清通志.氏族一》"我朝先世發祥于長白山。山之東有布庫哩山,下有池曰布勒瑚里,相傳有天女三浴于池,浴畢,有神鵲銜朱果置季女衣,季女取而吞之,遂有身。尋產一男,生而能言,體貌奇異。及長,母告之故。命曰'汝以愛新覺羅為姓,天生汝以定亂國。其往治之。'……三姓遂以女妻之,奉為國主,其亂遂定。于是居長白山東鄂多理城,國號滿清。"后因以朱果代稱清朝。
1.戰國時俠客,魏大梁人。有勇力,隱于屠肆。秦兵圍趙,信陵君既計竊兵符,帥魏軍,又慮魏將晉鄙不肯交兵權,遂使,亥以鐵椎擊殺晉鄙,奪晉鄙軍以救趙。事見《史記·魏公子列傳》。
1.《漢書·武帝紀》"貳師將軍廣利斬大宛王首,獲汗血馬來"顏師古注引應劭曰"大宛舊有天馬種,蹋石汗血」從前肩髆出,如血∨一日千里。"后因以"朱汗"為典,形容駿馬的優良特性。
1.比較鮮艷的紅色。
1.舊時官員批閱公文時用紅筆作的點﹑圈﹑勾等記號。
清末義和團首領。山東泗水人。游民出身。1899年春在當地領導反洋教斗爭。曾率團眾在平原縣森羅殿擊敗前來鎮壓的清軍◇在濟南被殺害。
1.紅漆的門。閎,門。
電影演員。原名圓圓,云南昆明人。女。1951年移居香港。1956年入香港鳳凰影業公司任演員。1985年起任銀都機構行政公關、執行監制。參加拍攝影片《情竇初開》、《小月亮》、《屈原》、《父子情》等。
1.宋朱泰家貧窮,賣柴養母,一日入山遇虎,被虎所獲,昏眩復醒,嘆其母無所依靠,虎忽棄泰而去。"鄉里聞其孝感,率金帛遺之,里人目為朱虎殘。"后遂借朱泰虎口殘生故事稱譽孝子。事見《宋史·孝義傳》。
1.古代帝王賞賜諸侯或有功大臣的朱紅色的大門,古為"九錫"之一種。
2.泛指朱紅色大門。
3.指富貴人家。
1.指荷花。
2.泛指紅花。
3.見"朱于"。
1.指朱黃兩色筆墨。古人校點書籍時用之以示區別。
1.紅色的火焰。
2.特指燭火,燈火。
3.指夏天;暑氣。
4.傳說神仙居住的地方。
1.蓋上印章后的朱色痕跡。
1.宋代傀儡戲中的神仙。
1.紅色皮指套。射箭時用以護指。
2.猶紫極。指帝王宮殿。
1.紅色印記。古代以膠泥封公文書簡,隋唐后改用紅色顏料涂印面,鈐于封口,稱"朱記"。
2.宋時官印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