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泛指呈紅色的水果。
2.特指杮子。
3.《清通志.氏族一》"我朝先世發祥于長白山。山之東有布庫哩山,下有池曰布勒瑚里,相傳有天女三浴于池,浴畢,有神鵲銜朱果置季女衣,季女取而吞之,遂有身。尋產一男,生而能言,體貌奇異。及長,母告之故。命曰'汝以愛新覺羅為姓,天生汝以定亂國。其往治之。'……三姓遂以女妻之,奉為國主,其亂遂定。于是居長白山東鄂多理城,國號滿清。"后因以朱果代稱清朝。
1.形容聲音柔順。
1.柔和而仁慈。
1.同"柔韌"。
1.《詩·大雅·抑》"荏染柔木,言緡之絲。"后因以"柔荏"謂草木枝葉柔韌。
1.同"柔韌"。
柔軟堅韌藤杖柔韌而輕|其絲柔韌潤澤。
1.古代以干支紀日,凡天干值乙﹑丁﹑己﹑辛﹑癸的日子稱柔日。因均屬偶數,也稱偶日。
1.溶化使柔軟。
1.柔懦。茹,通"懦"。
1.《詩.大雅.焌民》"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維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強御。"后因以"柔茹剛吐"比喻凌弱畏強,欺軟怕硬。
1.柔順,含忍。
1.見"柔蝡"。
1.軟和;不堅硬。
2.柔和。
3.軟弱,不剛強。
4.謂處事隨和,凡事不多計較。
5.猶細軟。指輕便而容易攜帶的貴重物品。
1.見"柔懦"。
1.同"柔軟"。
1.柔和潤澤;輕柔圓潤。
1.軟弱,不剛強。
2.柔軟,不堅硬。
3.謂柔和謙順。
1.指嫩桑葉。
2.始發芽的桑樹。
1.謂和顏悅色。
1.指性格溫柔的善良之人。
1.猶巧舌。
1.柔軟而能伸屈。
1.溫順謹慎。
1.柔和婉悅之聲。
1.猶言低聲下氣。形容恭順謙卑的樣子。
1.謂以柔順而取勝。
小說家。原名趙平福,浙江寧海人。曾求學于杭州第一師范學校。1928年至上海,曾任《語絲》編輯,并創辦朝花社。1930年加入左聯,并參加中國共產黨。次年被國民黨政府殺害。作品有詩劇《人間的喜劇》,小說《二月》、《為奴隸的母親》等,譯有蘇聯高爾基等人的小說和劇本。
1.溫柔賢淑。
1.柔嫩的菜蔬。
1.謂使軟化之術。
2.見"柔道"。
1.溫柔和順。
2.猶柔軟,不堅硬。
3.猶馴服,馴順。
1.幼胎。
1.溫軟的樣子。
1.藥性溫和的湯劑。
1.嫩枝;柔軟的枝條。
2.特指垂柳的枝條。
1.熟鐵。
1.熟鐵。
1.和柔同化。
柔和,婉轉柔婉的歌聲。
1.猶溫柔。
2.柔軟溫暖。
1.柔美的手。多稱女子。
1.謂用懷柔之策收取征戰之功。
1.溫順馴服。
1.柔軟纖細。
1.柔美纖巧。
1.溫柔﹑嫻淑。閑,通"嫻"。
1.謂女色迷人之境。
1.陰柔邪辟。
1.性情柔和。
2.溫順之心。
3.謂安其心,收斂其心。
1.柔順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