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木隨風倒伏。比喻軍隊潰敗望風披靡|所向披靡。
1.謂人到危急時則想投靠親友。
1.載有人事內容的典籍。
2.猶戶籍。
3.謂做人的資格。
1.人之綱紀,指立身處世的道德規范。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之間,以面對面的方式直接傳播信息。既可以通過語言交流、演講、手勢等方式來傳播,也可以借助電話、電報、書信等方式來傳播。基本特點是傳播者知道受方是誰,并能得到信息反饋。
1.他人之家。
2.民家,民宅。
3.住戶。
4.家庭。
5.家業。 6.未嫁前的夫家。 7.別人;他人。 8.指某個人或某些人,同"他"或"他們"相近。 9.對人稱自己。 10.與名詞連用表示身份。
王國維撰。共六十四則,發表于1908年◇人又輯有《人間詞話刪稿》、《人間詞話附錄》。此書論詞的創作,認為詞以有境界”為上乘,提倡和推崇有真景物、真感情”之作,并舉李后主詞為代表。其論點受西方美學思想影響,與傳統理論有較大不同,歷來受人重視。
1.指人間極黑暗痛苦的地方。
1.黃金的別稱。
1.人世;世俗社會。
1.人世社會和神仙世界。
2.猶人間天堂。指景物極美好的處所。
1.指人世間極美好的地方。
1.唐李商隱《晩晴》詩"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晩晴。"本謂人們珍視晩晴天氣,后多用以比喻社會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
1.見"人鑒"。
1.工匠;匠人。
1.古代使臣所執的人形符節,用以表示身份的一種信物。
1.人中之豪杰。
1.謂杰出人物出生或所至之處,其地亦因而著名◇亦謂杰出的人物生于靈秀之地。
1.每個人都能充分發揮他的才能。
1.謂做人行事的規范。
2.人的經脈。
1.人的氣血的精英。
2.人中的精靈,指極為精明靈活的人。
1.見"人徑"。
1.塵世;人所居止的地方。
1.唐吳兢《貞觀政要.任賢》"太宗后嘗謂侍臣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后因以"人鏡"指善于諫勸﹑能糾正他人過失者。
1.人之所憑依,指人賴以生存的事物?!肚f子.寓言》"天有歷數,地有人據,吾惡乎求之?"成玄英疏"夫星歷度數,玄象麗天;九州四極,人物依據。"一說為人所占據,指邦國地域。參閱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
1.家眷。
1.爵祿,指人所授予的爵位。
君主人君以端拱為尊|請以人君禮葬之。
1.人為的樂聲。相對于"天籟"而言。
1.舊謂生理變態或人事災異。古稱妖異影響六畜者為禍,影響人者為痾。見《漢書.五行志中之上》。
1.特指攻入他國者。他國為主,侵犯者為客,故稱人客。
2.客人,賓客。
3.佃客。
4.旅客。
1.居住在一定地域內或一個集體內的人的總數。
2.人。
3.人的口,指言談﹑議論。
一定時間內人口在一定地區范圍的空間分布狀況。通常用人口密度作為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標。自然條件以及各地區歷史發展和社會經濟條件的不同是造成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的原因。
人口按各種特征劃分的各部分間的比例關系。如年齡構成、職業構成、地域構成、文化程度構成等。
一國或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人口遷入超過遷出而引起的增長。人口機械增長受社會因素影響。
認為人口是決定社會狀況和社會變更的根本因素的理論。如18世紀英國的馬爾薩斯曾提出,生活資料的增長永遠趕不上人口的增長,并將此看作是造成人類社會失業、饑餓、貧困的根本原因。
每平方千米土地上平均居住的人口數。世界可分為人口高密度區、低密度區及中密度區。歐洲(除俄羅斯外)、亞洲和加勒比地區屬人口高密度區。
一定地區人口按年齡組的構成情況。目前國際通常將某國、某地區的人口劃分為三個年齡組0歲至14歲為兒童少年組;15歲至64歲為成年組;65歲及其以上為老年組。
人口遷居到另一地點已達一定時間而改變了永久居住地的現象。人口遷移的形式為移民。人口遷移按范圍大小一般可分為國際遷移和國內遷移兩大類。
1.以人作為課稅對象所征收的稅。詳"人頭稅"。
又稱人口質量”。狹義指人口的文化科學水平、勞動技能和身體素質。廣義還包括思想和道德品質。在現代社會,提高人口素質對社會的發展尤為重要。
通過出生、成長和死亡,人口中新的一代取代老的一代的不斷更替過程。社會再生產的一個方面,它為物質資料的再生產提供人力條件。通過家庭來進行,周期較長。其規模通常用一代婦女所生女兒數與這代婦女人數之比,即女性再生產率來衡量。
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人口增長數與人口總數之比。用千分數表示。計算公式為人口增長率=年末人口數-年初人口數年平均人口數×1000‰。就一國或一地區來看,人口增長包括人口自然增長和人口機械增長。就全世界范圍來看,人口增長只包括人口自然增長,人口增長率即人口凈增率。
1.猶修補。
1.《楚辭.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后以"紉蘭"比喻人品高潔。
1.語出《楚辭.離騷》"紉秋蘭以為佩。"謂捻綴秋蘭,佩帶在身◇用以比喻對別人的德澤或教益銘感于心,如紉佩在身。多用于書信。
1.見"紉箴"。
1.亦作"紉針"。亦作"紉針"。
2.以線穿針。引申為縫制衣物。
1.亦作"妊婦"。
2.孕婦。
1.亦作"姙身"。亦作"?身"。
2.懷孕。
1.剝削搜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