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并船。泛指大船。
1.即五明馬。
1.一種良馬。因馬的四蹄白如霜雪,肩上有一片白毛,故名。
1.盛露水之囊。古俗稱用以取露洗眼可明目,故名。
1.儀仗中用的一種掌扇。晉時只限于帝王使用。晉崔豹《古今注.輿服》"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堯禪廣開視聽,求賢人以自輔,故作五明扇焉。秦漢公卿大夫皆得用之。魏晉非乘輿不得用。"神宮中亦有之。
2.指團扇。或泛指扇。
1.周代官爵分為九等,稱九命。五命為子男。
2.五次命令。
3.謂古代帝王按五行相勝之理承受天命。
1.青木香的別名。
1.車轅上用五束皮革扎成的裝飾。
指五臟五內俱傷。
1.《詩.召南.何彼襛矣序》孔穎達疏引晉皇甫謐云"武王五男二女。"謂有子五人,有女二人◇用以表示子孫繁衍,有福氣。宋時常繪印五男二女圖于紙箋或禮品上以示祝福。
1.謂有礙養生之道的五種情欲。
1.佛教謂五種將招致墮無間地獄報應的惡業大罪。
2.泛指各種逆倫之罪。
1.紫參的別名。今名紅骨參﹑毛丹參。
1.皇帝乘輿的代稱。
1.即五牛旗輿。晉代所造的一種皇帝乘輿。車設五牛,豎旗于牛背。隋唐因之。
1.猶言膿包。比喻無用的人。
1.見"五曲"。
1.唐蘇五奴妻張少娘,善歌舞,有邀迎者,五奴輒隨之前,人欲得其速醉,多勸以酒。五奴曰"但多與我錢,雖吃?子亦醉,不煩酒也。"后因稱鬻妻者為"五奴"。見唐崔令欽《教坊記》。宋元時又用以稱龜奴。五,為烏龜之"烏"的借音。
1.見"五言排律"。
1.白色粉狀的中等土壤。
1.五常。指舊時的五種倫常道德。
2.五常。指仁﹑義﹑禮﹑智﹑信。
3.五等。古代功勛的五種名目。
4.五等。古代貝幣的五個等級。
5.九品官階的第五級。
1.亦作"五s"。亦作"五齏"。
2.亦作"五s"。古代按酒的清濁,分為五等,合稱"五齊"◇亦泛指酒。
1.古代帝王及其嫡長子養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以便向他們求教,叫乞言。
2.泛指請求教言。
1.請求供養。
2.收養;過繼。
3.請求辭職回家奉養父母。
1.贈送。
1.鮮卑語稱馬。
1.請求寬恕。
1.給與。
1.復姓。北魏有乞袁氏。見《魏書》。
1.請求援助。
1.見"乞藏"。
1.求子嗣。
2.求乞的人。
3.詈詞。
1.謂急切等待。
1.仰慕崇敬。
1.迫切期待。
1.猶企及,趕上。
1.形容盼望之切。
1.因景仰前人而附會其事。
1.探頭出門。
1.猶計劃。
1.盼望懷念。
1.企望。
1.翹起腳。
1.謂肅然起敬。
1.謂行步合矩。比喻行事符合法度。
1.站立。
1.謂企望與之相比。
1.盼望。
1.猶敬佩。
1.舉踵而立,形容看得出神。
①想法;打算不良企圖|謀朝篡位的企圖。②想做某種事未作充分準備,卻企圖一舉成功|企圖以少量的投資獲得可觀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