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心里煩惱。
1.謂充當后妃。椒房,漢皇后所居的宮殿。
1.猶穿戴。語本《詩.唐風.山有樞》"子有衣裳,弗曳弗婁。"毛傳"婁亦曳也。"孔穎達疏"曳者,衣裳在身,行必曳之;婁與曳連,則同為一事。"
1.拖著鞋子。形容閑暇﹑從容。
1.[突厥語elaha]壯士,健兒。
1.古代的一種戎裝。短袖或無袖者稱裦褶,長袖者稱曳撒。
1.義譯"杖林"。曳瑟知,梵語音譯,義云"杖"。佛教故事,傳說有婆羅門不信釋迦身長丈六,乃以丈六竹杖量佛身。婆羅門將杖端增長,佛身亦隨長,不可窮究,乃投杖而去,后遂生根成林。見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按,唐慧立彥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四稱此林為"杖林",即今之jeshtiban。
1.釣漁具的一種。由釣線﹑釣鉤﹑沉子等部分組成。釣鉤裝有真餌或假餌,由釣船拖曳前進,誘魚追食上鉤。常用以釣捕海洋中大型貪食性魚類。
1.牽扯,牽纏。
1.見"曳尾涂中"。
1.同"曳尾涂中"。
2.比喻卑鄙齷齪的行為。
1.典出《莊子.秋水》"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j,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j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涂,污泥。比喻與其顯身揚名于廟堂之上而毀身滅性,不如過貧賤的隱居生活而得逍遙全身。
2.用以比喻茍且偷生。
1.曳尾涂中之龜。比喻甘貧賤而全身者。
1.牽引連接。
1.拴系其心。猶控制。
1.搖搖晃晃地行走。
1.抽絲。比喻連續不斷。
1.謂夫婦二人牽引過市叫賣。
1.飄動貌。
2.遲緩貌。
3.象聲詞。
1.拉,牽引。
1.拖拉機。
1.猶搖影。
2.神話傳說中的劍名。
1.妓女的別稱。
1.謂拖著腳后跟,使足不離地,小步行走。
2.猶接踵。
1.拖著足。《后漢書.馬援傳》"會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遂困﹐乃穿岸為室﹐以避炎氣。賊每升險鼓噪﹐援輒曳足以觀之﹐左右哀其壯意﹐莫不為之流涕。"后常用為英勇將領的典實。
1.猶佩印。古代佩印用組綬,因以曳組為佩印的代稱。
1.書籍每一頁面上標明次第的數目字。用以統計書籍的面數,便于讀者檢索。
1.書頁面上。
1.版心,書刊幅面除去四周的空白邊,正中排印文字圖表的部分。也稱版口。
含大量黏土礦物,呈薄葉狀層理的一種沉積巖。由鱗片狀的黏土礦物經壓實、脫水等作用而形成。致密不透水,顏色不一‖有機質多的呈灰黑或黑色,稱為黑色頁巖,超有各種元素,有的能提取有用氣體和焦油。
1.指書頁。
1.指鄴京宮殿。
2.特指魏王世子曹丕所居之宮。
1.同"鄴架"。
1.對他人藏書的美稱。
1.鄴都『末,曹操為魏王,定都于此。
1.曹操為魏王,在鄴起冰井﹑銅雀﹑金虎三臺。其中銅雀臺最有名。
1.用曹魏鄴都銅雀臺瓦制成的硯。質地細潤而堅。
1.指鄴中七子。七子同時以文學齊名,皆與魏太子丕友善◇亦用以美稱有文才的人。
1.即建安七子。東漢建安中的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以文學齊名,同居鄴中,故稱。
1.夜深。
1.夜里工作的班次。
即半夜。夜里12點鐘前后夜半鐘聲。
1.漢甄豐的外號。
1.樂曲名,唐明皇制。
1.猶夜襲。
1.夜間不用關閉門戶睡覺。形容政治清明,盜賊絕跡。語本《禮記.禮運》"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1.古代軍隊中的哨探。因徹夜在外活動,故名。
1.夜間吃的飯。
1.夜將盡。
1.夜間供給牲畜的飼料。
佛教所說的一種吃人的鬼。常用以比喻相貌難看或兇狠的人像個母夜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