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鄴中七子。七子同時以文學齊名,皆與魏太子丕友善◇亦用以美稱有文才的人。
1.猶深遠。
1.囚困。
1.亦作"魚魫"。
2.魚頭骨,魚枕骨??芍破骰蜃龃帮棧嗫娠椆凇?/p>
1.亦作"魚魫冠"。
2.古時以魚枕骨為飾的冠。
1.指規模較大的魚群。
1.魚湯,以魚和水加佐料烹煮之湯菜。
1.即魚油。
1.亦作"魚擲"。
2.謂魚跳出水面。
1.食品。燒烤的整魚。
1.魚的實質,龍的外表。謂虛有其表。
1.見"魚躑"。
1.方言。水蛭的別稱。即螞蟥。
1.指書信。
1.魚苗。
1.漁船。
1.魚皮制﹑飾的甲胄。
1.人魚膏做的燭。語本《史記.秦始皇本紀》"葬始皇酈山……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2.方言。蠟燭。
1.可供捕魚的水邊。
1.獲取。
1.絲瓜的別名。
1.魚卵。
2.即魚子箋。
3.指魚子纈。
4.蠹魚卵。
5.漁人,釣魚者。
1.古代一種布目紙。產于蜀地。
1.花卉名。即真珠蘭,又名米蘭?;ㄐ嗡浦椋S,又像米鐐魚子,故名??晒┡柙杂^賞,又可熏制花茶和提取芳香油。
1.絹織物名。
1.指年歲較大的漁家姑娘。
1.即魚稅。
1.即魚醢。
1.魚類。
1.古代祭祀時盛魚牲的器具。
1.迎流建造的分水工程。形似魚嘴,故名。多用塊石砌筑,或用卵石堆砌。
1.俞跗﹑扁鵲兩位古代名醫的并稱。借指醫生﹑名醫。
1.古代善于辨別味道的人。
2.登山之神,長足善走。
1.古代帝王大駕出行時充當儀仗隊伍前導的騎衛。以登山之神名之。
1.古代雜舞名,即巴渝舞。其舞創自漢初。閬中賨人,其俗喜舞,漢高祖樂其猛銳,數觀其舞,后使樂人習之。閬中有渝水,賨人所居,故名巴渝舞?!端螘畼分径酚小段河醿何韪琛匪钠撼踅〞r所用,王粲造。參見"巴渝舞"。參閱《晉書.樂志上》。
1.即俞跗。
1.傳說為黃帝時良醫。
1.猶言贊成和反對。咈,猶言否﹑不行。
1.即俞跗。相傳為黃帝時的良醫。
1.即俞跗。相傳為黃帝時的良醫。
1.穴位與經脈。中醫稱脈之所注為俞(穴位)。亦用以比喻互有聯系的事物。
1.應允;接受。
作家,學者。浙江德清人。1919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在上海大學、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任教。曾參加新文學運動,加入文學研究會、語絲社等。參與創辦中國最早的詩歌刊物《詩》。建國后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對古典文學研究尤深,編選、校點、注釋多種古典文學作品。其《紅樓夢研究》是新紅學派的代表作。另著有詩集《冬夜》、散文集《雜拌兒》以及《論詩詞曲雜著》等。
1.見"俞兒騎"。
1.安然,安定的樣子。
1.古河流名,一名宕渠水,即今四川南江及其下游渠江。古有賨族聚居水濱,善歌舞,漢《巴俞舞》即出于此。
1.即穴位。
1.帝王表示允可的詔令。
2.用為稱對方允諾的敬詞。
1.和樂愉快貌。俞,通"愉"。
1.《書.堯典》"帝曰'俞。'"俞,應諾之詞◇即稱允諾為"俞允"。多用于君主。
1.表示同意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