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釣鰲"。
1.喻有美德的后妃。
1.用椒浸制的酒。古俗,農歷元旦向家長獻此酒,以示祝壽﹑拜賀之意。
2.指椒柏酒。見"椒柏酒"。
1.春秋時,楚國椒舉與聲子友善。椒舉逃亡到鄭國,打算去晉國,在鄭郊遇到也打算去晉國的聲子,便"班荊相與食,而言復故。"班荊,布荊草于地;復故,謂返回故國楚。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遂以"椒舉班荊"為思念故國友人之典。
1.椒實外殼的裂縫。
1.后妃所居住的宮室。
2.代指后妃。
1.后妃居住的地方。
1.喻賢士所居之處。
1.后妃居住的宮院。
1.即椒。聊,語助詞。《詩.唐風.椒聊》"椒聊之實,蕃衍盈升。"毛傳"椒聊,椒也。"朱熹集傳"聊,語助也。"漢劉向《九嘆.愍命》"懷椒聊之蔶蔶兮,乃逢紛以罹詬也。"唐溫庭筠《上首座相公啟》"庶令葛藟之陰,均其煦育;椒聊之實,遂彼扶疏。"因椒子實蕃衍,故亦用以喻子孫眾多。
1.芳香刺激的調料。
1.花椒內的黑子。
1.以花椒子拌和的泥。用以涂壁。
1.盛有椒的盤子。古時正月初一日用盤進椒,飲酒則取椒置酒中。
1.結椒攢采制成的屏條。用于祝歲。
1.陡坡。或謂長有椒木的坡地。
1.宮墻。以椒和泥涂之,故稱。
1.后妃所居的宮寢。
2.指皇后。
1.尖削的高丘。一說生有椒木的丘陵。
1.《楚辭.離騷》"椒專佞以慢慆兮,榝又欲充夫佩幃。"王逸注"榝,茱萸也,似椒而非,以喻子椒似賢而非賢也。"后遂以"椒榝"指諂佞之徒。
1.盛有椒漿酒的杯子。亦指椒漿酒。
1.椒的子實。
1.后妃的居室。亦為后妃的代稱。
1.見"椒花頌"。
1.指后妃所居之處。
1.后妃宮廷中的亭臺。椒,取芳香之義。
1.長滿椒木的水邊。對水邊的美稱。
1.指宮內。
1.神話傳說龍生九子,其一為椒圖,形似螺螄,好閉口,故畫其形象為門上裝飾。
1.用椒泥涂飾的道路。取芳香之意。
2.皇后居住的宮室。因用椒和泥涂壁,故名。
3.指后妃。
4.古地名。
1.宮內后妃居處。
1.后妃居住的宮室。
1.椒的香味。
1.椒的芳香。語出《詩.周頌.載芟》"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寧。"
1.亦作"椒穚"。
2.以椒香拌精米制成的祭神的食物。
1.以椒浸制的芳烈之酒。
1.香料熏燒后冒出的煙。
(~兒)把焙過的花椒和鹽軋碎制成的調味品~排骨 ㄧ~月餅。
1.如椒實大小的洞孔。
1.椒樹的葉子。古人用來蓋酒以取香氣。
1.指后妃所居的宮室。椒,椒房;掖,掖庭。
1.猶言美玉。比喻賢德之人。
1.園名。在北京中海。
1.瘴氣。因蜀中椒花落時瘴煙起,故稱。
1.即椒目。
1.無核枇杷。
1.椒盤。
1.謂因受熬煎而發焦。形容極為干燥。
2.指受熬煎而變焦發脆之物。參見"焦熬投石"。
3.比喻極端困苦。
1.謂以至脆之物攻堅石,勢在必敗。
1.形容枯焦。
1.即焦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