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湖南省道縣水名。宋理學家周敦頤世居溪上。周晩年移居江西廬山蓮花峰下,峰前有溪,因取舊居濂溪以為水名,并自以為號,世稱濂溪先生。宋黃庭堅有《濂溪詩》。
1.糾纏的勁頭。
1.磨治銅鏡。古用銅鏡,須常磨光方能照影。
1.傳說軒轅氏鑄鏡時用以磨鏡的石頭。
1.研討究竟。
1.方言。打轉。
1.擦拭。
1.唐宋官員考績升遷的制度。唐時文武官吏由州府和百司官長考核,分九等注入考狀,期滿根據考績決定升降,并經吏部和各道觀察使等復驗,稱"磨勘"。宋代設審官院主持此事。
2.科舉時代對鄉﹑會試卷派翰林院儒臣等復核,稱"磨勘"。
3.查核。
4.反復琢磨;鉆研。
1.損壞。
1.唐傳奇中昆侖奴名。曾夜負崔生入勛臣宅,與舞妓紅綃相會,促成二人結合。亦用以喻俠士。
2.鐫刻。
3.折磨。
1.磨削棱角。
1.亦作"磨礪以須"。
2.謂磨刀以待。比喻作好準備,等待時機。
1.敏捷;老練。
1.見"磨礪"。
1.見"磨厲以須"。
也作磨煉”。鍛煉在艱難困苦中磨練成才。
1.見"磨煉"。
1.謂大費口舌。
1.亦作"磨礲"。亦作"磨壟"。
2.磨石。
3.磨治。
4.磨練;切磋。
5.折磨。
1.見"磨礱砥礪"。
1.亦作"磨礱底厲"。亦作"磨礲砥礪"。
2.四種質地和顏色不同的磨石。
3.磨礪鍛煉。
1.亦作"磨礲浸灌"。
2.切磋浸染。形容勤學苦練,始終不懈。
1.磨礪切磋。
1.見"磨礱"。
1.切磋琢磨,反復研討。
1.見"磨礱砥礪"。
1.見"磨礱浸灌"。
1.見"磨礱"。
1.磨治;磨光銼平。
1.撫摩。磨,通"摩"。
1."磨合羅"的略語。亦以形容呆若泥塑木雕之狀。
1.即饃饃。面食的一種。
1.袈裟名。
1.轉磨之牛。比喻愚魯。
1.撫摩;把玩。磨,通"摩"。
2.磨折;戲弄。
1.比喻做人圓滑,雙方都不得罪。
1.磨軸。形如人臍,故名。
1.搖旗;揮動旗幟。
2.軍旗。
1.亦作"磨鈆"。
2.磨研鉛粉涂抹誤字。謂勤于校訂或撰述。
3.自謙詞。鉛,鉛刀,指鈍刀,比喻低劣的才能。
1.磨鈍刀,鞭蹇驢。比喻勉力而為。
1.見"磨鉛"。
1.切磋;探討。
2.規諫;游說。
1.形容精神振奮﹑躍躍欲試的樣子。
2.激動﹑氣憤的樣子。
1.磨練。
2.研磨。
1.研磨浸漬。
1.指沙入蚌殼,與蚌肉相摩擦。
1.即磨盤。
1.比喻十分困難。
1.謂手上帶著沉重的東西。比喻困難。
1.磨研石頭。
2.磨刀石。
1.即磨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