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觀察使的別稱。廉,通"覝"。
1.用金紙銀紙做的冥錢。
1.寄托精神。意謂修道。
1.寄居他鄉的人;外來暫住的旅客。
1.謂寄軍令于內政,只在暗中加強軍事力量。
1.明器的一種。祭祀或喪葬時所焚燒的紙龍﹑紙馬。
1.供客寄居的樓房。
1.寓所;居室。
1.隨葬之木偶馬。
1.托名;借名。
1.謂聽命于他人。
1.寄生在樹木上的植物。
1.猶過目;觀看。
1.猶寓息。指棲息之所。
1.即紙冥錢。古時祭祀或喪葬時用圭璧幣帛,祭畢埋在地下,因常被盜,其后或用范土為錢,以代真錢,魏晉以后又改用紙錢。因以紙替代真錢,故稱寓錢。
1.用白金水涂過的紙冥錢。
1.寄托情志。
1.羈旅之人。
2.木偶人。古用作陪葬的冥器。寓,通"偶"。
1.觀賞。
1.住所。
1.寄食。寄居在別人家里生活。
1.寄居之人。
1.傳說中的蠶神名。
1.猶在世。活在世上。
1.注視。
1.不在原籍,而在所居之地參加考試。
1.寄信;傳遞書信。
1.寄托的情思。
1.寄宿。
1.居住的處所。
1.寄托。
1.古代邊境上所設置的以備瞭望﹑迎送的樓館。亦指其主管官員。
1.住所。
1.托物;寄于物。
1.止息。
1.取僧侶寄放錫杖之意。謂僧侶寄居。
1.猶隱士。
1.寄托興致。
1.寄托其形體。
1.不用本姓,改用有寄托或隱含某種意義的姓氏。
1.寄托或隱含戲謔之意。
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作品多用假托的故事或擬人的手法表達一定的諷喻意義,說明某種道理。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動植物。結構一般較簡單。
假言他物而寄托本意寓意深刻。
1.猶旅游。
1.寄葬于外鄉。
1.寓所,住所。
1.寄宿于別的署衙當值◇泛稱夜間于官署值班。
1.任職。
1.寄宿;留住。
1.謂將官署設在外地,不在原轄地區。
1.指寄居樹上的猿類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