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兇猛咬人的狗。
1.見"物直"。
1.同"物極則反"。
①哲學上指不依賴意識而可以為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對一切可感知物的共同屬性的概括,區別于各種實存的、特定的、具體的物質形態(如原子、氣等)。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世界就是無限的始終運動的物質總體。物質在空間上是無限的,在時間上是永恒的,既不能被創造,也不會被消滅。意識是物質高度發展的產物。物質的各種具體形態和構造則在不斷地變化和發展。②指生活資料、金錢等。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指國家在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中,統籌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的原則。要求在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方面正確處理相互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把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結合起來,使之均能從切身利益中共同關心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
與精神文明”相對。人類改造自然界的物質成果的總和。內容包括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工具和技術的改進,生產規模的擴大,社會財富的積累等;人的物質生活水平的改善,衣食住行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變化等。它與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一致,并受生產關系、地理條件和人口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物質文明的發展起決定作用。物質文明為精神文明的形成與發展提供物質基礎。精神文明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科學文化條件和思想條件。
簡稱種”。具有一定的形態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區的生物類群。是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位于屬之下。一個物種中的個體一般不與其他物種中的個體交配,或交配后一般不能產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通過自然選擇的物種起源》的簡稱。奠定生物進化理論基礎的最重要著作。達爾文著。1859年出版。作者說明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生物是怎樣進化的。
新物種從舊物種中分化出來的過程。包括三個環節突變為進化提供原料;自然選擇是進化的主導因素;地理隔離是新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1.對物品擁有所有權的人。
1.事物的形狀。
1.生產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物質資料。
1.指眾人所景仰的人。
1.萬物之祖。
1.指有錯字的版本。
1.猶筆誤。唐黃滔有《誤筆牛賦》。
1.戲劇等演出時﹐演員該上場而沒有上場。
1.誤加寵信。
1.無意中觸犯。
1.錯誤地傳授或傳播。
1.失誤差錯。
1.謂事先未經周密考慮。
1.猶誤詒。
1.因失手而在不該落筆的地方落筆。
2.錯誤的地方。
3.(車﹑船等)晩點。
1.錯誤的判斷。
1.字句的錯誤和脫漏。
1.訛誤。
1.謂誤施恩澤。多用作謙詞。
1.無意中觸犯。
2.無意中犯罪。
1.指未能參加生產勞動而耽誤的勞動日。
1.貽誤敗壞國家大事。
1.給國家人民帶來禍害。
1.錯誤地理解。
1.誤加迷戀。
2.貽誤迷惑。
1.失算。
1.理解得不正確。
2.不正確的理解。
1.《漢書.直不疑傳》﹕"其同舍有告歸﹐誤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覺﹐亡意不疑﹐不疑謝有之﹐買金償◇告歸者至而歸金﹐亡金郎大慚。"后以"誤攫金"指受人誤解而自己問心無愧。
1.迷惑錯亂。
數字信號傳輸的性能指標之一。表示碼元被錯誤接收的概率,即所接收到的碼元中出現差錯碼元數占傳輸總碼元數的比例。
1.誤解﹔曲解。
1.亦作"誤繆"。
2.謬誤﹔差錯。
1.見"誤謬"。
1.謂因不明實情而錯抓無罪的人。
1.耽誤掉﹔失掉。
1.無意中﹐疏忽中。
1.貽害于人。
1.法律用語。主觀上無殺人動機﹐因失誤而傷人至死(區別于"故殺")。
1.無意中使人身體受傷。
1.貽誤自身。
1.差錯﹔訛誤。
2.因耽誤而丟失。
1.敗壞事情﹔耽誤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