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宮苑名。有三處一是秦舊苑,漢初荒廢,至漢武帝時重新擴建,故址在今西安市西及周至、戶縣界;二是東漢光武帝時建,故址在今河南洛陽市東,漢魏洛陽故城西;三是南朝宋大明三年建,故址在今江蘇南京玄武湖北。
1.花名。薔薇科。常綠或半常綠低矮灌木﹐莖有刺﹐奇數羽狀復葉﹐四季開花﹐多深紅﹑粉紅﹐偶有白色﹐可供觀賞。花及根﹑葉﹐均可入藥。也稱月季花。
雙子葉植物,薔薇科。常綠小灌木。小枝上有刺。奇數羽狀復葉。花紅、紫、黃、白等色,花期很長。是著名觀賞花卉。根、葉、花可入藥。有香氣的能提取香精,用于制作食品和化妝品。
1.古代帝王每月對祖廟的祭祀。
1.月色澄朗。
1.指婦女在分娩期內所患的疾病。
1.古代傳說的一種瑞草。相傳堯時"有草莢階而生﹐月朔始生一莢﹐月半而生十五莢﹐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莢﹐及晦而盡﹐月小則一莢焦而不落﹐名曰蓂莢﹐一曰歷莢。"見《竹書紀年》卷上。因數莢多少﹐可知月的日數﹐故又稱月莢﹑月蓂。
1.月車。
1.指每個月里。
1.指舊歷每月所建之辰。古代以北斗七星斗柄的運轉作為定季節的標準﹐將十二地支和十二個月份相配﹐用以紀月﹐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十一月(夏歷)配子﹐稱建子之月﹐類推﹐十二月建丑﹑正月建寅﹑二月建卯﹐直到十月建亥﹐如此周而復始。
2.叢辰名。星相術士稱陽建之神。正月建寅﹐順行十二辰﹐又稱陽建。術者因月建以定兇吉。
1.舊時迷信謂大吉日。諸事皆宜﹐不避兇忌。天恩﹐星相術士謂上吉日﹐宜宴樂慶賞等事。
1.每月有長進。
1.相術家語。稱人的右額﹐在天庭的右邊。
1.月色皎潔。語本《詩.陳風.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1.謂射下的月光。
1.指舊歷一個月。因月相變化的節律為農歷一個月。
2.指朔日。因新月之生﹐必于初一﹐故稱。
1.指舊歷每月的最后一天。
1.唐德宗時地方官吏為買寵而逐月進獻財物。稱為月進。
1.婦女行經期所束之布。
1.婦女行經期所束的帶狀物。又稱月經布﹑月布。
1.即月經布。
1.神話傳說中的月的精靈。亦借指月亮。
2.月的精華。
3.稱白兔。傳說月中有白兔﹐故稱。
1.天井。
1.月光下的小路。
2.月球的直徑。亦指月球繞地球運行軌道的直徑。
1.石鏡名。因石白如月色﹐故名。亦借指月亮。
1.風月場。指妓院。
1.每月出版一次的定期刊物。
1.每月查考。
2.宋代太學每月對生員學業的考核。
3.指現代學校相對于學期考試而言的每月舉行的考試。
1.即月窩。
1.月經的別稱。
1.每月考查﹑考核。
2.明清時每月對學子的課試或對武官武藝的考校。
3.宋代規定御史糾察官邪﹐按月奏事的制度。
1.傳說沖陽子煉丹處。以月相變化為煉丹抽添進退之候﹐故名。
1.亦作"月"。
2.傳說月的歸宿處。
3.泛指邊遠之地。
4.月宮;月亮。
1.唐代藏帛的府庫。因每月有物進出﹐故稱。
1.指月形殘缺不圓滿。
1.月暈。
1.同"月明星稀"。
1.月光。
1.猶言月光暗淡。
2.即月下老人。
1.指行腳僧﹑游方道士。
1.云水彌漫﹐風景清幽的地方。多指隱者游居之地。
1.供應云游僧道的齋飯。
1.指飄動的鬃毛。
1.指朝廷掌握刑法的官。
1.指高山上的寺院。
1.見"云窗"。
1.云氣集合之所。指高空。
2.比喻高位。
3.山林水澤。
4.比喻白色花叢。
1.高大的松樹。
2.白云和松樹。古時多為隱居者視作伴侶。
1.高聳。
1.比喻山泉。
1.從本身算起的第九代孫。亦泛指遠孫。
2.即天孫。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