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春秋時宋司馬桓魋拔樹欲害孔子之事。《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去曹適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拔其樹??鬃尤?。"案"拔樹"后皆作"伐樹"。
1.見"逃遁"。
1.亦作"迯躲"。
2.逃匿;躲避。
1.猶言掩蓋罪過。
1.指因躲避兵亂﹑匪患等災禍而逃往他處。
1.逃回,逃歸。
1.逃亡的罪犯。
2.謂罪犯逃亡。
1.逃亡隱匿。
1.謂不愿求富。
1.猶避乖。
1.拐騙后逃匿。
1.隱居不仕。
2.棄官逃跑。
1.逃逐,逃回。
1.哀號而逃。
1.鵜鶘的別名。
1.古代為逃避賦役,流亡外地而無戶籍的人。
1.逃避災荒;遇到災荒而逃到外地謀生。
1.謂違反國家外匯管理規定,逃避國家銀行或海關監督,將應該售給國家的外匯私自轉讓﹑買賣或存放國外等。
1.逃避會議。
1.逃避不自由的婚姻。
1.猶避難。
1.棄夫逃跑而改嫁。
2.指女子臨嫁脫逃。
1.指逃人與奸情兩種案件。
1.越獄。
1.逃跑投降。
1.逃避災難。
1.謂逃避飲酒,離席先去。
1.舊指全家人逃亡出走,滿一定年限不歸,視其戶絕。
2.指逃跑絕跡。
1.辭爵不受。
1.謂將領棄軍逃跑。
2.猶逃兵。
1.逃跑潰散。
1.逃避脫漏。
1.仕而不受祿。語本《國語·楚語下》"昔斗子文三舍令尹,無一日之積,恤民之故也。成王聞子文之朝不及夕也,于是乎每朝設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至于今令尹秩之。成王每出子文之祿,必逃,王止而后復。"
2.指隱居不仕。
1.逃跑的路。
1.逃難;避亂。
1.逃跑的門路。
2.因災荒等而逃出家門。
1.猶逃避。
1.逃避聲名而不居。
2.逃脫罪名。
1.逃避命令。
2.逃走以保全生命。
1.叛離墨翟之道。
1.亦作"迯難"。
2.逃避災難﹑禍害。
逃跑并躲藏起來小股土匪逃匿于深山。
1.舊俗以為瘧疾未發時可逃往他處以避之。
1.逃犯的名牌。
1.逃跑;叛逃。
1.為躲避不利環境或事物而迅速或悄悄離開。
1.指無票乘坐車船或無票進劇場﹑電影院看影劇等。
1.猶潛逃。
1.逃避推卸罪責。
1.猶逃犯。
2.逃避人世。
1.逃跑離散。
2.指逃亡離散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