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繭紙,也稱高麗紙。
1.掌管刑罰的職務。
1.懲罰罪犯的法規。
1.刑罰的種類。一般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1.按律誅殺;刑殺。
1.訴訟狀。
1.泛指刑罰。
1.觸犯刑法之罪。
1.猶連坐。謂舊時犯法者的家屬﹑親族和鄰居等連帶受刑罰。
1.行動安詳。
1.指一種如轎而略大的乘具。宋黃庭堅有《王良翰行庵銘》,文中云"剪?作庵,駕以人肩,利用行遠,琴幾后前。"
1.謂陸行。
1.比喻事情越是接近成功,越是困難。
1.猶頒行。
1.出行的同伴。
同一行業的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結成的小團體。
同一行業的人為維護自身利益結成的行會組織。
1.流觴,流杯。古代風俗,每逢三月上旬巳日,于環曲的水渠邊高會,置酒杯于水的上流,杯流行停于誰前,誰便取飲。
2.指傳杯飲酒。
1.通行貝幣。
1.出行的準備。
輩分他~比我大。
輩分年齡相仿,行輩卻不同。
1.即公文。
1.中國書法的用筆方法,指筆鋒在紙上的運轉動作,也稱運筆。語本漢蔡邕《九勢》"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
2.指行文。
1.亦作"行蔽"。
2.謂貨物質量差。
1.病名。中醫指酸痛游走而無定處為特點的痹證。
1.見"行僻"。
1.見"行敝"。
1.巡視邊疆。
1.謂方便行事。
1.行進的乘騎。鑣,馬銜。
1.猶行客。指旅人。
1.領兵;用兵。
1.傳播疾病的惡鬼。
1.僧侶游方時所帶的缽盂。亦借指人們出行時所攜的食具。
1.品行卑鄙。
1.捕捉。
1.走路不遵循正道。比喻做事為學走捷徑。
1.不可做。
2.行不到。
3.謂行路艱難。
1.見"行不得也哥哥"。
1.模擬鷓鴣的鳴聲。用以表示行路的艱難。
1.動不動。表示很容易發生某種行動。
1.謂犯過的錯誤不再犯。語出《論語.雍也》"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1.謂言行不一。
1.表示自己是個硬漢,對別人毫無隱瞞。
1.謂做事有主見,不隨便附和別人。
1.不走有危險的地方。
1.行不通。
1.不能通行。
1.走路不抄小道。《論語.雍也》"有淡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于偃之室也。"后以"行不由徑"比喻為人正直或舉止端方。
2.見"行不從徑"。
1.謂行動不踰越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