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水中泥草。
1.尖酸刻薄。
1.酸味和苦味。
2.辛酸痛苦。
1.凄慘殘酷。
1.猶言裝模做樣,擺架子。
1.形容悲苦的感情。
1.用豆腐﹑雞血﹑團粉﹑辣椒﹑醋等調制的羹湯。
1.舊時對讀書人的蔑稱。
1.身體酸疼,困乏怕動。
1.悲傷的眼淚。
1.酸楚悲涼。
1.味酸而薄的酒。
1.形容又嫉妒又苦惱的神色。
1.烏梅的通稱。
1.用烏梅浸泡加糖等制成的清涼飲料。
1.悲鳴;哀鳴。
1.酢漿草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九.酢漿草》。
1.藏族地區(qū)的奶制食品。
1.用人工方法發(fā)酵制成的半固體牛奶,帶有酸味,易于消化吸收。
牛乳的發(fā)酵產品。將新鮮的全乳或脫脂乳加糖或不加糖,經巴氏消毒法殺菌,冷卻后,加入適量乳酸菌,放在恒溫箱內發(fā)酵,直至形成均勻的凝塊即成。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易于消化吸收。
1.悲痛凄楚。
1.寒酸氣。
1.寒酸慳吝。
1.悲切;凄切。
1.方言。情歌。
1.小雨貌。
2.凄然,悲傷。
1.謂悲傷同情。
1.迂腐或寒酸的文人。
1.酸疼無力。
2.悲傷同情。
1.又酸又澀的(味道)。
2.迂腐固執(zhí)。
3.寒酸遲鈍。
1.悲傷。
1.痛苦呻吟。
1.聲音凄愴。
1.猶酸丁。
1.酸中一部分的氫被金屬代替所生成的化合物。例如碳酸氫鈉。
1.猶嚴霜。
1.指胃液。
2.比喻委曲的情緒。
1.酸痛劇烈之貌。
2.哀鳴;悲嘆。
1.迂腐庸俗。
1.寒酸或迂腐的樣子。
1.酸痛。
1.因傷心而流淚。
1.酸味和甜味;又酸又甜。
2.元散曲家貫云石(號酸齋)與徐再思(號甜齋)的并稱。兩人齊名,后人合輯所作,稱《酸甜樂府》。
1.泛指各種滋味,多比喻人的各種不同的遭遇。
1.鹽膚木的別名。
1.痛時且覺酸軟;又酸又痛。
1.指迂腐鄙俗的文辭。
1.假裝斯文有禮。
1.亦作"酸醎"。
2.酸味和咸味。亦泛指烹調的佐料。
3.比喻人不同的愛好﹑興趣。
1.同"酸甜苦辣"。
1.見"酸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