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讓坐"。
1.謂某種情況在最近期間就要發生。
1.謂在官籍上注名。
2.居于本籍。
1.居于家;沒離家門。
2.猶在室。
3.謂做卿﹑大夫的家臣。
4.謂不離開家庭去做僧﹑尼﹑道士等。對"出家"而言。
1.謂不出家而潔身修行佛道。唐白居易《在家出家》詩。
2.指在家人和出家人。
1.泛指僧﹑尼﹑道士以外的世俗之人。對"出家人"而言。
2.指在家修行的人。
1.特指宋黃庭堅。戲稱持戒謹嚴的佛教居士。
1.在假期中。
2.指告假,請假。
1.正在建設;正在建設中的。
1.信仰某一宗教。
1.佛教認為世界有成﹑住﹑壞﹑空四個時期,到了壞劫,出現風﹑水﹑火三災,世界歸于毀滅。如此周而復始。人們因把天災人禍等借稱為"劫"或"劫數";以"在劫難逃"謂命中注定要遭受禍害,不能逃脫。
1.在憂病中。
2.稱居喪。
1.春秋時,齊國發生內亂,公子兇流亡于莒,返國后登君位,是為桓公。又戰國時齊閔王遇殺,其子法章變姓名,為莒太史家庸夫。太史敫女憐之,常給其衣食。法章終被立為襄王◇因稱往昔受厄遭困為"在莒"。
1.即在理會。
1.在審訊中。
2.猶據理;于道理方面。
3.有理,合乎道理。
1.清民間秘密組織之一。相傳為明末遺民楊來如在山東即墨創立,為白蓮教支派。一說其創始人為河北滄縣尹靈。自稱"融合三教為一體"。在教者戒飲酒﹑吸煙﹑貪嗔﹑妄語﹑忤逆,并密授反清復明宗旨。流行于山東﹑東北一帶。清政府曾明令取締◇為反動勢力所利用。
1.猶在位;在朝。
1.在眼前;在視線之中。
1.在學宮。泮,古代學宮。《詩.魯頌.泮水》"魯侯戾止﹐在泮飲酒。"后因以"在泮"稱童生考入縣學為生員,亦即考中秀才。
1.謂隸屬旗籍。
1.謂居官。
1.在世之日。
1.猶在草。
1.《國語.晉語一》"'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長,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唯其所在,則致死焉。"韋昭注"三,君﹑父﹑師也。"后以"在三"為禮敬君﹑父﹑師的典故。
1.猶居喪。
1.語出《論語.季氏》"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后以"在色之戒"謂色欲方面的戒忌。
1.古代喪禮,遇父母之喪,百日以內喪主和諸子睡草墊,枕土塊,故稱守喪為"在苫"。苫,草墊子。也稱"苫次"。見《儀禮.喪服》。
1.《書.呂刑》"穆穆在上,明明在下。"孔穎達疏"言堯躬行敬敬之道在于上位。"后因以"在上"尊稱帝王。
2.在上位。對長輩或上司等的敬語。
1.現任官職。
1.猶在世。
1.謂當政用事。
2.謂流傳于世間。
3.活在世上。
1.居官任事。
2.指主持其事的官員。
3.參與其事。
1.謂兒女在父母身旁。
1.猶當權。
1.女子已訂婚而未嫁,或已嫁而被休回娘家,稱"在室"◇亦泛指女子未婚。
1.謂由于天數。
2.謂在某一范圍中。
1.在這里。
1.猶言所在地。
1.謂母親健在。
1.謂罪犯在潛逃中,尚未捕獲。
1.指人死后升入上界的靈魂◇亦以稱死者及其不昧的精神。
1.《論語.鄉黨》"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又《禮記.經解》"天子者……其在朝廷,則道仁圣禮義之序。"后以"在廷"指朝廷。
2.指在朝者,即朝臣。
1.在路上;在路途中。涂,通"途"。
1.謂在家而假托不在。
2.猶存歿。指生者和死者。
1.謂遠處的東西在視野以內。
2.謂盼望的事情即將到來。
1.居于君主之位。
2.居官位;做官。
1.猶言在手中。
2.有把握。
1.從前;往昔。
1.謙詞。用于自稱。坐席時,尊者在上座,故云。
1.預先;事先。
2.早先;從前。
3.謂時間在前。
1.明清時代,凡經本省各級考試,取入府﹑州﹑縣學的秀才,稱為"在庠"。庠,古代的地方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