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欽敬嘆服。
1.枝條和樹葉。
2.喻同宗的旁支。
3.比喻臣僚,部屬。
4.比喻從屬的次要的事物。
5.喻瑣碎﹑浮華的言詞。 6.猶枝節(jié)。比喻在問題之外又派生出的新問題。
1.指宗族旁支的譜牒。
1.比喻相互扶助。
1.后代子孫。
1.散亂游離。
1.支援。支持和援助。
1.猶言尋根究源。
1.謂文章枝蔓雜亂。
1.指種種情節(jié)。
2.謂以零零碎碎﹑斷斷續(xù)續(xù)的方式(進行或處理)。
3.比喻橫生旁出的事情。
4.猶言支支吾吾。形容說話含糊躲閃。
1.猶支支吾吾。說話躲躲閃閃,搪塞應付。
1.大拇指旁歧生之指。
1.河流分支處的小洲。
1.分支后裔。
1.枝條與主干。比喻宗族的旁系與直系。
1.支撐,支持。
1.旁系親屬。
1.猶支撐。
2.抵觸,不順從。
1.枝岔,贅瘤。比喻多余無用的東西。
1.由植物主干分出來的較細的莖。
1.宗族的分支。
1.賞識喜愛。
1.《老子》"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河上公注"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雖自知昭昭明白,當復守之以默默,如暗昧無所見,如是則可為天下法式。"后以"知白守黑"謂韜晦自處。
1.掌管朝班儀節(jié)的官吏。
1.對敵我雙方的優(yōu)劣短長均能透徹了解。
1.才智和辯才。
1.猶知客。
1.通曉軍事。
1.方言。不知道。
1.了解社會常規(guī);了解自然法則。
1.了解臣子的無過于君主。
1.謂有羞惡之心。
1.亦作"知縱"。
2.謂知道別人犯法而不檢舉告發(fā)『律定為有罪。
1.明智通達。
1.猶知遇。謂重視優(yōu)待。
1.舊時一種宴客或集會的通知單。上寫被邀請者的姓名,專人持單面邀,應邀者在自己名下寫"知"字,辭謝者則寫"謝"字。
1.謂通曉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2.認識道路。
3.曉得,謂對事物有所了解﹑認識。
4.公文用語。猶知悉。多見于詔令。
5.猶厲害。
1.知所獲取。
2.謂彼此投契。
3.曉得。
1.懂得道德。
2.知道別人施與的恩德。
1.知道底細。
1.懂得法律條例而故意違犯。
1.知禮法。語本《論語.先進》"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劉寶楠正義引鄭玄曰"方,禮法也。"
2.謂知道正確的行為方向。
①與四周距離相等的位置或部位圓中心|市中心。②占據(jù)重要地位或起主干作用的地方商貿(mào)中心|政治中心。③事物的主要部分問題的中心|確定文章中心|中心議題|中心環(huán)節(jié)。
也稱點對稱”。如果一個圖形繞著一個點旋轉(zhuǎn)180°后,與另一個圖形重合,那么稱這兩個圖形關(guān)于這個點成中心對稱。這個點稱為對稱中心。關(guān)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稱點連線都經(jīng)過對稱中心,并且被對稱中心平分。
遺傳信息在細胞內(nèi)生物大分子之間轉(zhuǎn)移的基本法則。認為遺傳信息的轉(zhuǎn)移只能從脫氧核糖核酸到核糖核酸(轉(zhuǎn)錄),從核糖核酸到蛋白質(zhì)(轉(zhuǎn)譯)。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在某些生物中,核糖核酸通過逆轉(zhuǎn)錄,也能把遺傳信息傳遞給脫氧核糖核酸。
1.以圓心為頂點﹑半徑為兩邊的角。也稱圓心角。
1.文章或發(fā)言中的主要思想內(nèi)容。
2.指言行的主導思想。
1.內(nèi)部的嫌隙﹑爭端。
由衰落而重新興盛起來中興機會,庶幾在此。
1.指諸葛恢等東晉三名臣。
1.指漢劉蒼所作《光武受命中興頌》。
2.泛指為帝王歌功頌德的詩文。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