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舊時向官府領(lǐng)取錢物時出具的字據(jù)。
1.求索聚斂。
1.殺戮和流放。
1.誅殺﹔殺害。
1.懲治首惡。
1.亦作"誅茆"。
2.芟除茅草。
3.引申為結(jié)廬安居。
1.見"誅茅"。
1.誅殺和納受之數(shù)。
1.討伐叛逆。
1.誅殺佞臣。
1.嚴其責罰。
1.討伐叛逆。
1.誅殺和貶斥。
1.見"誅剪"。
1.見"誅譴"。
1.亦作"誅遣"。
2.誅殺貶謫。
1.需索﹔強制征收。
1.見"誅求無已"。
1.斂取﹑需索財賄沒有限度。
1.謂勒索﹐強取沒完沒了。
1.懲罰收治。
1.殺掉。
1.責備。
1.晉梁王肜曾違法﹐周處(子隱)深文案之◇氐人齊萬年反﹐肜為征西大將軍﹐都督關(guān)中諸軍事﹐處為前鋒。肜逞宿憾﹐命處進討﹐軍無后繼﹐處力戰(zhàn)而死。見《晉書.周處傳》◇以"誅肜"為誅滅陷害忠良者。
1.殺戮。
1.誅殺與赦免。
1.對行為或所做的事加以譴責。
1.首當其誅者。
2.引申為罪魁禍首。
1.誅求索取。
1.征伐﹔討伐。
1.芟夷。
1.誅滅。
1.屠戮。
1.殺戮和流放。
1.責罰貶黜。
1.懲治﹑脅迫。
1.謂揭露﹑指責人的思想﹑用心。
1.斥退疏遠。
1.懲罰﹔責罰。
1.誅殺﹔斬殺。
1.誅戮責罰。
1.誅戮﹑貶斥。
1.誅戮﹑族滅。
1.討伐有罪者。
1.責罰﹐治罪。
1.春秋二小國名。
1.洙水和泗水。古時二水自今山東省泗水縣北合流而下,至曲阜北,又分為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春秋時屬魯國地。孔子在洙泗之間聚徒講學(xué)。《禮記.檀弓上》"吾與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間。"后因以"洙泗"代稱孔子及儒家。
1.見"茱萸囊"。
1.古俗重陽節(jié)佩茱萸,相約登山宴飲,稱茱萸會。
1.指重陽節(jié)。
1.古錦名。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