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形似劍芒的豎立山石。
1.誘動;挑動。
2.沖擊撼動。
3.感情特別強烈,理性控制很薄弱的心理現象。
4.猶轟動。
1.晉司空張華,望見斗牛之間常有紫氣,問之道術家雷煥。煥謂寶劍之精,上徹于天,其地當在豫章豐城間。因補煥為豐城令,掘地果得龍泉﹑太阿兩寶劍。見《晉書.張華傳》◇因以"沖斗"比喻人的志氣超邁或才華英發。
1.方言。瞌睡;坐著或靠著假寐。
福建省省會。在省境東部沿海、閩江下游、來福鐵路終點。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初為閩越國都。1946年設市。人口1375萬(1995年)。是中國重要對外貿易港之一。1984年辟為對外開放城市。特產脫胎漆器、壽山石、茉莉花茶。名勝古跡有于山、鼓山、西湖、萬壽橋、華林寺大殿、湯門溫泉、羅星塔等。有福州大學等高等院校。
閩劇。
1.猶保佑。
1.又稱夫子履。戲曲舞臺上所用的一種鞋子●底,緞面,面上繡層云。
1.福祿;福分。
2.指福利。
3.賜予福祿。
1.祭祀所用的肉類。
1.粥。
1.即寒具。一種油炸的面食。
1.帝王詔書。
1.如蜉蝣的集結。極言人多。
1.見"蜉蝣"。
1.亦作"蜉蝤"。
2.蟲名。幼蟲生活在水中﹐成蟲褐綠色﹐有四翅﹐生存期極短。
3.比喻微小的生命。
4.比喻淺薄狂妄的人或文辭。
5.猶浮蟻。浮于酒面上的泡沫。
1.島名。在山東省萊州市。俗稱芙蓉島。
1.比喻自不量力。
1.《詩.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毛傳"蜉蝣﹐渠略也﹐朝生夕死﹐猶有羽翼以自修飾。"朱熹集傳"此詩蓋以時人有玩細娛而忘遠慮者﹐故以蜉蝣為比而刺之。"后因以"蜉蝣羽"比喻只顧目前﹑不圖將來的人。
1.車子,大車。
1.見"輻輳"。
〈書〉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車輻集中于車轂一樣車船~。也作輻湊。
1.形容如車輻脫轂那樣分崩。
1.聚集。
1.分解。
1.聚集。
1.分崩離析。
①從中心向各個方向沿著直線伸展出去~形。②熱的傳播方式的一種,從熱源沿直線向四周發散出去。光線、無線電波等電磁波的傳播也叫輻射。
較原始而低級的生物體型。生物通過主軸可形成許多對稱面。如水母等腔腸動物,是對水中固著或漂浮生活的適應。
1.指熱輻射或各種電磁波的能量,通常指可見光和紅外線﹑紫外線的能。
物體之間時刻不停地以輻射的方式交換著熱量,在某一段時間內物體的輻射收支差值,稱輻射平衡”。地表的輻射平衡,等于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和支出的有效輻射之差值。
輻。
1.扶桑與槐樹。借指公卿。
1.即榑桑。
1.傳說中的神木。
1.束發的頭巾。
1.用袱子包扎衣被,意為整理行裝。
1.即幞頭。
1.被囊。
①古代男子用的一種頭巾。
1.即蝮蛇。
1.猶髣髴。仿佛。約略的形跡。
1.即狒狒。
1.戴有首飾的發髻。
1.象聲詞。
1.指在朝的達官顯貴。
1.黑青相間的衣領。
1.古時祭服。
1.佩系官印的絲帶。借指達官貴人。
1.古代禮服。
1.古代祭服。繡有青黑色花紋的下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