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砂輪。詳"砂輪"。
1.與云霞為朋友。謂避世隱居。
1.紅艷豐腴。
1.彩旗。
1.寺名。在浙江省鄞縣。
1.明麗的月亮。
1.彩霞。
2.臉上的紅暈。
1.來日。
1.初生的嫩草。
1.新興繁榮。
1.新面貌。
1.指初生的嫩葉。
1.年青氣盛。
2.新而銳利。
孫中山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確立的政治主張,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1924年1月,孫中山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重新解釋三民主義,把舊三民主義發展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的三民主義。主要內容是(1)民族主義。從原來的排滿發展到反帝,提出中國民族自求解放”,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權主義。提出五權分立”的原則,強調了民主權利應為一般平民所共有”。(3)民生主義。提出了平均地權”、耕者有其田”和節制資本”兩大原則。新三民主義在中國民主革命階段曾起過巨大的作用。
1.新奇;新鮮。
1.新秋;初秋。商為五音之一﹐據陰陽五行之說﹐商屬金﹐秋亦屬金﹐故以商代秋。
1.新的愛好。
1.新長出的樹梢。
1.即春社。古代祭祀土地神以祈豐收﹐時間在立春后﹑清明前。
1.即新雉。參見"新雉"。
1.清代對新開墾的田地所征收的錢糧。
1.剛出生。
2.剛產生;剛出現。
3.再生;獲得新的生活。
4.新生命。
5.指初學的儒生。 6.科舉時稱剛考中秀才的人。 7.新入學的學生。
地質歷史上最新的一個時代。起自約6500萬年前延續至今。分為老第三紀、新第三紀和第四紀三個紀。該時期形成的地層稱為新生界”。當時的海陸分布、山岳位置和江河流向和現在的很相近,動物和植物也接近于現代,尤其后期出現了人類的祖先。
1.地層系統上的第五個界﹐代表在新生代所形成的地層﹐分為第三系和第四系。參見"新生代"。
1.新作的樂曲;新穎美妙的樂音。
2.指新樂府辭或其他不能入樂的詩歌。
1.當代的君主。
中國詩歌的一種。與舊體詩”相對。出現于新文化運動中,當時也稱白話詩”。形式上采用與口語接近的白話,并突破了舊體詩格律的束縛。最早的作者為胡適。
1.指歷史上政治﹑經濟﹑文化等狀況發生具有進步意義的重大變化的時期。
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積極探索、勇于創新,艱苦奮斗、知難而進,學習外國、自強不息,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同心同德、顧全大局,勤儉節約、清正廉潔,勵精圖治、無私奉獻”。江澤民1993年3月31日在全國人大八屆一次會議的閉幕式上的講話中提出,認為這些都應該成為新時期我們推進現代化建設,所要大加倡導和發揚的創業精神”。
1.猶新交。
1.新試用的士。
1.新社會。
2.比喻未經見的新奇或新穎的境界。
3.新大陸。
1.新出現的式樣。
2.新型。
1.公元8年﹐王莽代漢稱帝﹐國號曰新◇因稱其王朝為"新室"。
2.新的房舍;新的人家。
1.剛從事某種工作尚未熟練的人。
1.嶄新的書。
2.將出版或剛出版的書(多指初版)。
3.指現代的著作。
1.酒新釀成。
2.谷物新成熟。
1.新路。
2.新法。
1.新汲之水。
2.春水。
1.曲牌名。南北曲都屬雙調﹐北曲較常用﹐一般用作雙調套曲的第一曲。
1.新的學說。
1.指農歷每月初一。
2.特指新年正月初一。
1.當年的蠶絲。
2.比喻初生的白發。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1937年10月由在南方八省堅持游擊戰爭的紅軍和游擊隊改編而成。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在皖中、蘇南、豫東、蘇北等地廣泛開展游擊戰爭,創建多塊抗日根據地。皖南事變中新四軍遭受重大損失◇中共中央重建新四軍,陳毅為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委,繼續堅持華中敵后抗戰。1944年后,新四軍展開攻勢作戰,并于1945年8月舉行大反攻,為取得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作出重要貢獻。解放戰爭時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重要組成部分。
1.剛投控的訴訟案件。
1.猶新年。
1.《詩.邶風》篇名。小序謂刺衛宣公。春秋時﹐衛宣公為兒子伋娶齊女﹐聞其貌美﹐欲自娶﹐遂于河邊筑新臺﹐將齊女截留。"國人惡之﹐而作是詩也。"新臺故址在今河南濮陽境◇用以喻不正當的翁媳關系。
1.新的桃符。古代用畫有門神或題著門神名字的桃木板掛在大門旁﹐用以驅鬼辟邪﹐每年農歷元旦更換一次﹐稱為桃符。
1.新的配偶。
2.新奇特別。
3.新近的優異者。
1.詩文的新題目。
1.新世界;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