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保全已有的幸福。
2.完全的福運。
1.魚鰾。
2.魚的精液。
3.即魚肚白。
1.謂誦經念佛。
1.見"魚斑"。
1.亦作"魚班"。
2.指鯊魚皮。其表面有粒狀鱗,形成斑紋,取下后可附在竹木表面作裝飾用。
1.盛產魚的水域。
1.魚和蚌。泛指鱗介類水產。
1.魚的鰾。
1.鳑鲏魚的俗稱。
2.泛指小魚。
1.魚皮制作的刀鞘。借指兵刀。
1.賣魚時設立的標牌。
1.指魚體內可以脹縮的白色囊狀器官。里面充滿氮﹑氧﹑二氧化碳等混合氣體。收縮時魚下沉,膨脹時魚上浮。
1.即魚鰾。因色白,故名。
1.指剖魚工具如刀劍者。
1.魚尾。魚的尾部形如丙字,故稱。
1.河神名。又稱水君。
2.青蚨的別名。
1.典出《史記.陳涉世家》"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閑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后以"魚帛狐篝"謂借助鬼神制造輿論,以便起事。
1.見"魚帛狐篝"。
1.即魚簾子。
1.方言。魚笱。
1.猶捕撈。
1.魚碼頭,臨江河的魚類交易點。
1.指魚類菜肴。
1.魚做的食物。飡,通"餐"。
1.蜀國先王魚鳧﹑蠶叢的并稱。
1.魚具名。捕魚用的叉。
2.兵器名。
1.方言。魚叉。
1.婦女別在發髻上的魚形釵子。
1.魚腸子。
2.指書信。
3.古寶劍名。
1.指書信。
1.古寶劍名。
1.泛指書信。
1.指養魚場。
1.魚汛。
1.古代尊貴者乘坐的車,以魚皮為飾。
1.同"魚沉雁沓"。
1.同"魚沉雁沓"。
1.典出《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后以"魚沉雁落"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1.同"魚沉雁沓"。
1.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1.語本漢劉向《說苑.建本》"故魚乘于水,鳥乘于風,草木乘于時。"后以"魚乘"喻乘勢而用。
1.養魚的池塘。
1.魚的鰭。
2.一種名貴海味。是由加工鯊魚的鰭而得到的軟骨條。
1.魚類和蟲類。
2.泛指文字訓詁。
1.用于捕魚的船。
1.見"魚床"。
1.方言。魚卵。
1.見"魚春"。
1.魚的嘴邊﹑唇部。
2.用鯊魚的唇干制成的海味。
1.魚的細而尖的骨頭。
1.翡翠鳥的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