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魚鰾。
2.魚的精液。
3.即魚肚白。
1.謂出其不意的攻擊。詐﹐通"乍"。
1.偽裝忠誠。
1.謂登記戶口時弄虛作假。
1.假扮。
1.叉手。
1.怒斥;吼叫。
1.怒吼;高聲呼叫。
1.嗟嘆。
1.蝗類。似蝗而小。也稱蟰蟒﹑蚱蜢。
1.晃動貌;翕動貌。
1.進食時口中作聲。
1.哀嘆。
1.廣東海南島一帶地暖不見雪,若見雪則以為奇,故有咤雪洲之稱。
1.病中說胡話。
1.病中說胡話。
1.掙扎。
1.斬刈。砍伐。
2.斬刈。斬殺。
1.謂削平水邊高地。
1.亦作"斬版"。
2.謂斬斷約束筑土板的繩索。亦指筑土之板。
3.劈柴。
1.見"斬板"。
1.被判死刑者臨刑時背上所插的標志。
1.砍冰。謂取冰藏于冰室。
1.斬殺或捕獲。
比喻徹底除去禍根,不留后患若不斬草除根,則將后患無窮。
1.斬斷去除。
2.砍殺消滅。
1.見"斬衰"。
比喻說話、做事果斷堅決,毫不猶豫。
1.同"斬釘截鐵"。
1.割除因病毒壞死的肌膚。
1.砍斷;切斷。
1.征伐。
2.誅殺。
3.砍伐。
1.被判處斬刑的罪犯。
1."斬木揭竿"的省稱。
1.猶言斬木揭竿。
1.比喻干脆利落﹐堅決果斷。
1.斬刑與剮刑。斬﹐砍去頭顱。剮﹐割肉離骨﹐最后致死。皆古代的酷刑。
1.砍斷門閂。泛指攻破城門。語本《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奔邾。"
1.砍斷門閂﹐攻破城門﹐奪取關隘。形容軍隊作戰勇敢﹐勢不可擋。
1.斬敵首割下左耳計功。亦泛指戰場殺敵。
1.明清時代刑律謂將判處斬刑的犯人暫時監禁﹐候秋審﹑朝審后再決定是否執行。
1.斬首與俘虜。
1.斬取首級。
1.又稱剁斧石。一種人造石料。將摻入石屑及石粉的水泥砂漿﹐涂抹在建筑物表面﹐在硬化后﹐用斬鑿方法使成為有紋路的石面樣式。
1.即斬候決。
1.砍殺敵將﹐拔取敵旗。形容勇猛善戰。
1.同"斬將搴旗"。
1.斬殺蛟龍。多謂勇士為民除害。春秋楚次非斬繞船兩蛟,見《呂氏春秋.知分》;魯澹臺子羽赍璧渡河斬蛟,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五》;晉周處在長橋下斬蛟,見《晉書.周處傳》;襄陽太守鄧遐入沔水斬蛟,見《初學記》卷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此數事皆詩文中有名的典故。
1.堅定不移貌;干脆利落貌。
2.清楚明白貌。
3.比喻文風峻刻峭拔。
4.見"斬?"。
1.全部殺盡。
1.同"披荊斬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