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返家。
2.不歸還。
1.兇惡蠻橫。
1.恐懼。
1.見"匈祃"。
1.亦作"匈瀏"。
2.象聲詞。形容大聲。
古族名。又稱胡”。戰國時游牧于燕、趙、秦以北地區,秦漢時占據大漠南北廣大地區。西漢初攻擾漢朝北方『武帝時受漢軍打擊而轉衰。宣帝時附漢。東漢初分裂,南匈奴附漢,北匈奴居漠北。南匈奴于東漢末分為五部,西晉時先后建立趙、夏、北涼等國,南北朝時經民族融合而逐漸消失。北匈奴于漢和帝時為東漢和南匈奴所敗,部分西遷。
1.兇惡殘忍。
1.普通百姓。
中歐內陸國。位于多瑙河中游。面積93萬平方千米。人口10245萬(1995年)。首都布達佩斯。大部分為平原。溫帶大陸性氣候。經濟較發達。工業以機械制造業為主,主要農產品有小麥和玉米。
匈牙利建立的第一個無產階級國家。1918年11月匈牙利共和國成立后,資產階級政府因面臨內外交困的局面而無力執政。1919年3月21日由匈牙利共產黨和社會民主黨執政,成立蘇維埃共和國。蘇維埃政府采取措施,實行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紅軍。5月擊退協約國支持的外國入侵軍隊。6月制定社會主義的憲法◇因國內外敵人相勾結,發動叛亂,8月蘇維埃共和國告終。
1.胸臆﹐胸懷。
1.植物名。多年生草本,葉似芹,秋開白花,有香氣。或謂嫩苗未結根時名曰蘼蕪,既結根后乃名芎?。根莖皆可入藥。以產于四川者為佳,故又名川芎。
即川芎”(40頁)。
1.謂喧雜紛擾。
1.驚懼不安貌。
1.驚擾不安貌。
1.亦作"讻讻"。
2.喧爭貌﹐議論紛紜貌。
3.驚恐不安貌。
1.驚恐。
1.戒懼。
1.紛擾貌。
1.騷亂恐慌。
1.亦作"洶動"。
2.喧擾不寧。
1.形容氣勢盛大兇險。
1.形容氣勢盛。
1.動蕩不安。
1.水勢湍急。
1.亦作"洶懼"。
2.惶恐不安。
1.猶動蕩離析。
1.水勢洶涌﹑廣闊貌。
1.亦作"洶猛"。
2.強大猛烈。
1.水勢喧囂翻騰貌。
1.洶涌翻騰貌。
1.喧擾不寧。
1.亦作"洶溶"。
2.水勢翻騰上涌。
3.指氣勢盛大。
1.陳列在幾案等處供玩賞用的精致小物品。
①形容波濤、風等聲音大而紛亂聽波濤之洶洶|徐徘徊于山阿兮,飄風來之洶洶。②形容動蕩不安或騷亂不寧天下洶洶,人懷危懼|人情洶洶,朝不謀夕。③形容勢頭兇猛的樣子氣勢洶洶|來勢洶洶。
1.形容嘈雜﹑紛亂。
1.形容聲音喧騰迅疾。
水猛烈翻騰上涌的樣子洶涌澎湃|洶涌的波濤|驚濤洶涌向何處?孤舟一去迷歸年。
1.波浪翻騰,互相撞擊。亦比喻聲勢浩大,不可阻擋。
1.亦作"洶涌澎湃"。
2.巨浪翻滾,互相撞擊。亦形容聲勢浩大,不可阻擋。
1.同"洶涌彭湃"。
1.驚駭。
1.紛擾驚懼。
1.喧擾貌。
1.猶懷抱﹐心胸。
1.胸與背。亦借指要害。
1.中醫病名。胸部悶痛。
1.泛指人的胸部或動物前肢和軀干相連的部分。
1.胸中藏著。指有某種才能。
1.猶臆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