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三國魏曹植《求通親親表》"若葵藿之傾葉太陽,雖不為之回光,然終向之者,誠也。"后因以"傾陽"比喻忠誠或歸順。
1.土話。
1.又稱"土卵"。
2.藤本植物黃獨的異名。
1.地域。
1.即土鱉,可入藥。
1.指土房子。因四面環以土墻,故稱。
1.猶土德。
1.以雜草﹑垃圾﹑灰土等所漚制的肥料。
1.處理死人遺體的一種方法。我國一般是把尸體裝進棺材,埋在地里。
1.在地上挖成的爐灶。
1.土法制造。
2.用泥土制造。
1.舊時統治者對當地起義農民的蔑稱。
1.販運﹑囤積鴉片的商行。
1.地下冬眠的動物。
1.古官名。五官之一。
1.瓜的別名。
2.芋頭的別名。
1.蜘蛛的一種。
1.古代的一種粗紙。
1.土法制造。
1.土壤的性質。
1.泥娃娃。
1.四方的中心地區。
2.地下。
1.墳墓中的人,死人。
1.指墳墓。
1.蟲名。即灰蚱蜢。
1.本地的品種。
1.指腳大。
1.見"土朱"。
1.泥塑的偶像。
指世世代代居住在本地的人土著守舊者日貧。
1.見"土著"。
1.指沒有受過正規的學校教育,而在實踐中獲得專業知識和實際經驗的人。
分布于青海、甘肅等地的少數民族。約193萬人(1990年)。用土語,有文字,通用漢文、藏文。信藏傳佛教∪酥油奶茶。精養良馬,騎術高超。傳統節日有擂臺會、丹麻戲會、納頓”(慶豐收會)。主要從事農業。
1.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十三世紀記錄蒙古語的文獻中出現的首輔音h(現代蒙古語已經失落),在土族語中主要是f〔f〕或h〔x〕。由于詞的第一音節元音失落而形成了詞首復輔音『語借詞和藏語借詞較多。
1.土木建筑工程。
1.見"土祇"。
1.見"吐鳳"。
1.據《韓詩外傳》卷三載,周公殷勤待客,甚至于"一飯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又據《史記.高祖本紀》載,酈食其求見劉邦,劉邦方踞床洗足。酈生不拜,且斥其不宜踞見長者,于是劉邦起而謝之,延上坐◇世遂以"吐哺輟洗"為禮賢下士之典實。
《史記·魯周公世家》載周公旦為延攬天下賢士,有時甚至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哺口中所含食物。意謂洗發時多次挽束頭發停下來不洗,進食時多次吐出食物停下來不吃,急于迎客◇因以吐哺握發”形容為延攬人才而忙碌操心。
1.見"吐哺握髪"。
1.《漢書.丙吉傳》"吉馭吏耆酒,數逋蕩,嘗從吉出,醉歐丞相車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飽之失去士,使此人將復何所容?西曹地忍之,此不過污丞相車茵耳。'"后因謂醉后過失為"吐車茵"。
1.謂說出真心話。
1.見"吐辭"。
1.亦作"吐詞"。
2.發言。亦謂寫作詩文。
1.露出青綠色。
1.同"吐肝露膽"。
1.猶煥發。
2.猶談吐。
1.用藥物促使嘔吐的治療方法。
1.見"吐蕃"。
1.公元七至九世紀,我國古代藏族所建政權。據有今西藏地區全部,盛時轄有青藏高原諸部,勢力達到西域﹑河隴地區。其贊普松贊干布﹑棄隸縮贊先后與唐文成公主﹑金成公主聯姻,與唐經濟文化聯系至為密切。吐蕃政權崩荔,宋﹑元﹑明史籍仍習慣沿稱青藏高原及當地土著族為吐蕃,一作吐番。元中統間改稱烏斯藏。
1.古代一種幻術。吳淑《事類賦.蜂賦》注引《葛仙公別傳》"仙公與客對食,客曰'當請先生作一奇戲。'食未竟,仙公即吐口中飯,盡成飛蜂滿屋,或集客身,莫不震肅,但皆不螫。良久,仙公乃張口,蜂飛入口,悉復成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