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維摩經.不可思議品》"若菩薩住是解脫者,以須彌之高廣,內芥子中,無所增減,須彌山王本相如故。"后因以"芥子須彌"喻諸相皆非真,巨細可以相容。
1.失,通"佚"。散失。
2.失,通"佚"。指散失的事物。
3.失,通"佚"。放縱不受約束。
1.被放逐的人。
1.仿效。
1.猶言舉行考試。
1.釋放。
①松開握住物體的手放開手ㄧ他一~,筆記本就掉了。②比喻解除顧慮或限制~發動群眾。
1.舊時指監牢中放犯人大小便。
(言行)輕率任意,毫無顧忌說話注意點,不要太~。
對事物的注意或控制由緊變松~警惕 ㄧ~肌肉ㄧ~學習,就會落后。
播送~音樂 ㄧ~大會實況錄音。
1.舒展身體。
1.予以釋放,停止服刑。
1.聚賭作頭家。
1.免職;退職。
1.縱情游玩。
1.被驅逐而逃亡。
1.圍獵中布置人馬組成包圍圏叫"放圍"。
詞集。南宋陸游(號放翁)作。一卷。原收入《渭南文集》,名《長短句》,二卷(一本作一卷)。收詞一百三十首。今人夏承燾等有《放翁詞編年箋注》。
1.猶仿佛。效法。
2.猶仿佛。梗概,大略。
1.散亂,破壞。
1.放下錫杖。謂僧人止息。
1.流放。
1.猶言邁開腳步。
街頭劇。集體作于1931年。九一八”后,逃難入關的父女兩人賣藝為生,女兒因饑餓昏倒在地,老父用皮鞭抽打女兒,迫她賣唱。觀眾某工人十分憤怒,奪下老父的皮鞭,加以指責。老父痛說根由,全場感動,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原為佛教徒勸人修行的話,后用來比喻作惡的人只要決心悔改,就會變成好人。
1.發放薪餉。
1.仿佛想象。
1.見"放象"。
只能用來放錄像帶而不能錄像的機器。
1.見"放效"。
1.亦作"放効"。亦作"放效"。
2.模仿,效法。
1.放下韁繩。謂下馬。
1.對事情的注意力變得松弛。
心情安定,沒有憂慮和牽掛你只管~,出不了錯 ㄧ看到一切都安排好了,他才放了心。
1.指人心離散﹑瓦解。
1.形容毫無顧慮。
(崗哨、海關等)準許通過免稅~。
①學校里一天或半天課業完畢,學生回家。②指學校里放假。
1.見"放勛"。
1.謂不談世事。《論語.微子》"﹝子﹞謂虞仲﹑夷逸﹐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放﹐置也;不復言世務。"一說為放縱其言。參閱清劉寶楠正義。
2.放縱其言,不受拘束。
1.謂毫無顧忌地大發議論。
放開眼界(觀看)~未來 ㄧ胸懷祖國,~世界ㄧ~望去,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
①把羊趕到野外吃草 。②比喻不加管理,任其自由行動老師沒來上課,學生只好~。
1.猶言裝模作樣。
把魚蝦、白蠟蟲、柞蠶或水浮蓮、紅萍等有經濟價值的動植物放到一定的地方使它們生長繁殖~草魚ㄧ~海帶。
(~兒)在正式施工或制造之前,制作建筑物或制成品的模型,作為樣品。
1.放逐于野。
2.撒野,粗魯沒禮貌。
3.猶放牧。
4.我國西南苗彝等族的一種風俗。暮春三月,未婚的青年男女在野外月光下歌舞,相愛者即結為夫妻。
1.謂造謠搗亂。
1.舊時都城有夜禁,街道斷絕通行。唐代起正月十五夜前后各一日暫時弛禁,準許百姓夜行,稱為"放夜"。
1.缺遺;散失。
2.放蕩不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