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宋蘇軾號東坡居士,文才蓋世,仰慕者稱之為"坡仙"。
1.筆法的一種。行筆至尾再反收其筆鋒。
①保護;保衛在保安人員的~下安全抵達機場。②執行護衛任務的武裝人員。
炮艇。
1.保護胃部的用品。
1.愛護珍惜。
1.裝成套書畫的特制箱子。
1.偏袒﹐袒護。
1.保護學校。
2.護士學校的簡稱。
1.古代鑲嵌在戰衣胸背部位用以防箭的銅鏡。
1.古代戰時城上防護身體的欄板。
1.護衛隨行。
1.柱或塔之頂端。多刻虭蛥之像。
1.套在衣服袖子上以保護兩袖免遭破損或污染的用品。
1.掩護。
1.保護腰部的用品。
1.書籍﹑簿冊外面的包紙。
1.封面。
1.梳洗時披在衣服上的外罩。
1.監領工役。
1.庇護。
1.清代負責地方治安﹑保衛工作的兵勇。
1.漢時匈奴左賢王的改稱。
1.海軍為保護海上漁業生產和海上漁業資源而進行的巡邏警戒活動。
1.清制﹐撫臺離職﹐由藩臺或臬臺暫時代理﹐稱為"護院"。院﹐指撫院。
2.護衛家院的安全。
1.舊指月食時救護月亮﹐免被天狗吃掉的迷信活動。
1.簇擁﹐圍繞保護。
1.護送棺柩入葬。
①國家主管機關發給出國執行任務、旅行或在國外居住的本國公民的證件,證明其國籍和身份。②舊時因出差、旅行或運輸貨物向主管機關領取的憑證。
1.助戰。
1.即扳指。一種用象牙﹑獸骨或玉石﹑瑪瑙等制成的圓環﹐射箭時套在拇指上﹐以利勾弦。
1.猶監造。
2.護理治療。
1.把蠶種放在貼身處﹐使其得到體溫而孵化出蠶來。
1.衛護救助。
1.監領建造。
1.主持并監督某項工程。
1.古水名。指吳淞江下游近海處一段(今黃浦江下游)。因當地人民用"滬"在江海之濱捕魚為業而得名。
2.見"滬瀆壘"。
1.古壘名。為東晉虞潭﹑袁山松先后所筑。故址在今上海市舊青浦鎮西,宋代已淪入江中。
從上海到浙江杭州。長186千米。1909年通車。已建成復線。是上海通往南方各省的鐵路干線。
1.上海的別稱。黃節有《滬江重晤秋枚》詩。
上海的地方戲曲劇種,由上海灘簧發展而成。
1.上海的別稱。
1.曲藝的一種。流行于上海市松江﹑奉賢﹑南匯等地,有近百年歷史。一人演出,有說有唱,以竹筷敲擊鈸子伴奏,故又稱"鈸子書"。傳統劇目有《金槍傳》﹑《天寶圖》等。
1.恃強好勝。
1.猶言恃才傲物。
1.放縱奢欲。
1.庇護。
1.依仗財勢。
1.堅持錯誤。
1.堅持錯誤不改。
乘著禍亂而謀取私利。語出《左傳·僖公十五年》無始禍,無怙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