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主持并監督某項工程。
1.傳說古時有一巴邛人家橘園,霜后兩橘大如三斗盎。剖開,有二老叟相對象戲,談笑自若。一叟曰"橘中之樂不減商山。"事見唐牛僧孺《玄怪錄·巴邛人》◇遂稱象棋游戲為"橘中戲"。
1.洲名。在今湖南省長沙市西湘江中。多美橘,故名。今稱"橘子洲"。
①橘子樹。②橘子樹的果實。
1.見"橘洲"。
1.檋花織成的布。
1.古代的沖鋒車。
1.古代雜技中的爬竿。
1.見"檋華"。
1.亦作"檋花"。
2.木本棉花。
1.見"檋末之伎"。
1.泛指弓箭。
1.見"筋干"。
1.弓與甲。
1.筋肉與骨骼;體格。
1.旋花的別名。
筋肉和骨頭,也泛指體格學武術可以鍛煉~。
1.瘦而身子骨結實的人。
1.猶筋骨。
1.中醫學病證名。表現為筋脈緊急不柔﹐屈伸不利。多因體虛受風寒及血虛津耗﹐筋脈失養所致。見于破傷風﹑痙病﹑痹﹑驚風等癥。
1.動物的筋與角。古時多用于制弓。
1.中醫學危重證候之一。指虛勞死證﹐表現有魂驚虛恐﹐手足爪甲青紫﹐并伴有呼罵不休等。
1.亦作"?力"。
2.猶體力。
3.方言。指食物等的韌性。
1.猶筋絲。
1.筋力;膂力。
2.借指精力。
1.中醫病證名。指肢體筋脈收縮抽急﹐不能舒轉自如。多由外感寒濕或血少津虧﹐經脈失于榮養所致。也叫痙攣。
1.中醫指氣血的通路。
2.靜脈管。
3.植物的網絡狀纖維。
1.筋骨強健而不過于肥壯的馬。
1.見"筋脈"。
1.人體皮下結締組織的一種﹐有深淺之別。淺者結締疏松﹐多包于肌腱外;深者結締致密﹐常包被肌肉﹑腺體﹑臟器或血管神經束。中醫學認為它是肝所主﹐并賴肝血的滋養﹐肝血不足或肝風內動均能引起筋膜病變。
1.中醫指人體筋的系結處。
1.謂筋骨衰弱。
1.筋骨與皮肉。
1.同"筋疲力盡"。
1.同"筋疲力盡"。
形容非常疲勞,一點力氣也沒有了。也說精疲力竭。
1.猶言筋疲力盡。
1.書法中一種瘦勁有力的字體。
1.植物的脈絡。
1.筋肉與骨髓。
1.針灸經穴名。
1.身體結實強健。
1.筋斗。
1.人的手指甲﹑腳趾甲的別稱。
1.中醫指勞役陰力﹐費竭精氣。
1.精力與血汗。
1.筋脈與津液。
1.亦作"?竹"。
2.一種中實而強勁的竹﹐竹梢尖銳﹐可作矛用。
1.高峻幽深貌。
1.高銳貌。
1.猶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