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抄襲。
1.請對方自便。
1.看望﹑問候病人。
2.謂替病人禱告以求病愈。
1.《論語.先進》﹕"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顏路父也。家貧﹐欲請孔子之車﹐賣以作槨。"后用為傷貧不遇之典。
1.請和﹐求和。
1.迎春的詩。
1.舊時民間的一種習俗﹐過春節后﹐宴請親友鄰居。
1.請求調換。
2.請求代替。
1.請求向鬼神禱告。
2.祈禱。
1.要求割地。
1.接受﹔承受。
1.猶請佃。
1.請求調動工作。
1.指古代官吏請求奏對。
1.剃頭的敬辭。
1.《左傳.文公元年》﹕"冬十月﹐﹝商臣﹞以宮甲圍成王。王請食熊蹯而死。弗聽。丁未﹐王縊。"后以"請蹯"指弒逆行為。
1.拍馬屁﹐討好。
1.見"請俸"。
1.亦作"請奉"。
2.薪俸。
3.指支取薪俸。
1.表示愿意順服。
1.祈求天神降福。
1.乞求。
1.請求休假或退休。
1.薪給﹔俸祿。
1.謂請求記功。
1.詰問其事故。
1.貨物進出口﹐先向海關陳報﹐請求準許﹐叫做"請關"。
1.指古代官吏請求退休。言使骸骨得以歸葬故鄉。語本《史記.項羽本紀》﹕"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
1.求和。
1.臣子奏章﹐如蒙天子同意﹐則寫"可"字﹐謂之"請畫"。
1.請召呼喚。
1.一種邀請他人參加的小型貸款形式。
1.見"請婚"。
1.亦作"請昏"。
2.求婚。
1.乞求火種。
1.卜問吉日﹐揀好日子。
1.請假。急﹐古代休假名。
1.猶請托。
1.因事或因病請求準許休假。
1.見"請閑"。
1.請帖。
1.請求接見。
2.宋代士人的一種禮節。
3.相見。請﹐敬辭。
4.邀請會見。
1.《漢書.朱云傳》﹕"云上書求見﹐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謂"鄙夫不可與事君"﹑"茍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以厲其余。'上問﹕'誰也?'對曰﹕'安昌侯張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御史將云下﹐云攀殿檻﹐檻折。云呼曰﹕'臣得下從龍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后以"請劍"為忠直敢諫﹐請誅奸佞之典。
2.捧劍。舊時皇帝坐朝﹐有捧劍的侍者。
1.謂用話語刺激別人去干事要比正面請他去干事來得好。
1.乞降。
1.指邊遠之地的人請求接受教化﹐愿意臣服﹑歸化。
2.請求指教﹔請求告訴。
1.舊制﹐凡忠孝節義之人﹐得向朝廷請求表揚﹐謂之請旌。
1.清靜。請﹐通"清"。靚﹐通"靜"。
1.請飲酒。請﹐敬辭。
2.謂置酒請客。
1.求救。
1.猶鄉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