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婦女在閨房所說的話。
2.古代注家譬況字音用語。對"外言"而言。所謂內外指韻之洪細而言,內言發洪音,外言發細音。《漢書.王子侯表上》"襄嚵侯建"顏師古注引晉晉灼曰"音內言嚵菟。"又"獀節侯起"顏師古注引晉晉灼曰"獀音內言鸮。"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音辭》"而古語與今殊別,其閑輕重清濁猶未可曉,加以'內言''外言''急言''徐言''讀若'之類,益使人疑。"王利器集解引周祖謨曰"所謂內外者,蓋指韻之洪細而言。言內者洪音,言外者細音"。一說"內言"非注音術語。參閱龔祖培《內言﹑外言發覆》。
1.古代傳說中的農官。
1."行平化寶銀"的簡稱。1933年廢兩改元前天津市場通行的一種記帳貨幣。并無實銀。需要現款時,例以重行平五十兩的頭白錠折合行化五十兩零四錢使用。零星用銀,則按當天銀元行市(即銀元一元可換行化數)折成銀元使用。
某個行業的專門用語(一般人不大理解)。
1.出行人的光輝。《文選.鮑照》"含沙射流影,吹蠱痛行暉。"李善注"顧野王《輿地志》曰'江南數郡,有畜蠱者,主人行之以殺人。行食飲中,人不覺也。其家絶滅者,則飛游妄走,中之則斃。'行暉,行旅之光輝也。"呂良注"江中有物,名曰水弩,于中流含沙射人之影。此言病行客使無光輝。"一說為蠱夜飛時的曳光。
1.軍中指揮用的旌旗。
舊時城市中同行業的手工業者或商人的聯合組織。每一個行會都有自己的行規。
1.流通財物。
2.進行賄賂。
1.用火。
1.商行的伙計。
加工不精細的器具、服裝等商品。
1.詈詞。猶言壞東西。
1.亦作"行跡"。亦作"行跡"。亦作"行跡"。
2.經行的足跡。
3.比喻行動的蹤跡。
1.對行經或停居的人以財物相贈。謂封建時代賄賂過往官員。語出《漢書.食貨志下》"干戈日滋,行者赍,居者送,中外騷擾相奉,百姓抏敝以巧法,財賂衰耗而不澹。"
1.汲水。
1.行列。
1.運行迅速;行走迅速。
1.將近。
1.謂立身行事。
1.計議。
2.出行的打算。
1.指記述游覽的文章。
1.猶行程。
1.古代押解犯人時所用的木枷。
①內行人老~。②〈方〉在行(用于肯定式)您對種樹挺~呀!
①內行、精通某種業務的人行家鑒定|這話是行家說的。②指介紹商品買賣的商行進出行家熟悉行情。
1.內行話。
1.指非伎人出身者所扮演的雜劇。
1.經商。
1.亦作"行奸"。
2.做欺詐邪惡的事。
3.謂淫污婦女。
1.謂恣淫行邪,弄姿作態。
①〈書〉行伍之間。②行與行之間字里~丨栽種向日葵~的距離要寬。
1.謂文章的字句中間。
1.操行,品行。
1.行事簡易。
1.運行壯健。
2.步履矯健。
1.猶行動。
2.行走,走動。
1.即將;將要。
1.內行角色。
1.謂僧人為尋師求法而游食四方。
2.引申為行乞。
3.見"行腳僧"。
4.行走;行路。
5.謂兩腳不停地移動。
1.指步行參禪的云游僧。
1.即行腳僧。
1.巡行視察。
1.進行教學。
1.大路。
1.亦作"行刼"。
2.進行劫掠。
1.見"行劫"。
1.亦作"行絜"。
2.德行高潔。
1.消解,發散。
2.佛教語。謂心所取之境相。
1.指副使。
1.出行車輛的布篷。
1.猶行賄。賄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