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僧人為尋師求法而游食四方。
2.引申為行乞。
3.見"行腳僧"。
4.行走;行路。
5.謂兩腳不停地移動。
1.以鎧甲為席,以兵器為枕。形容戰爭頻繁,生活不安定。
1.亦作"裧接"。
2.猶連接。
1.以兵器﹑甲胄為臥席。形容時刻保持警惕,隨時準備迎敵。《禮記.中庸》"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孔穎達疏"衽,臥席也;金革,謂軍戎器械也……以甲鎧為席,寢宿于中。"明陸采《懷香記.受詔安邊》"念衰齡出鎮西陲,衽金革身罹驚恐。"一說,猶言披堅執銳。
1.亦作"裧裳"。
2.衣裳。
1.亦作"裧席"。
2.床褥與莞簟。
3.泛指臥席。
4.引申為寢處之所。
5.宴席;座席。 6.借指男女色欲之事。 7.借指太平安居的生活。語出《大戴禮記.主言》"是故明主之守也,必折沖乎千里之外;其征也,衽席之上還師。" 8.謂使得平安。
1.謂生活上不加檢點。語本《周書.皇后傳序》"太祖創基,修衽席以儉約;高祖嗣歷,節情欲于矯枉。"
1.見"衽席無辯"。
1.指帝王與后妃間生活上不注意禮儀。
1.亦作"衽席無別"。
2.見"衽席無辯"。
1.見"衽席之好"。
1.指男女情欲之事。
1.指帝王與后妃間生活上的避嫌。
1.比喻全部擒獲或肅清。
1.左衽。我國古代某些少數民族的服裝,前襟向左掩,異于中原一帶的右衽。因用以指受外族的統治。
1.這樣,如此。
2.怎么樣;什么。
1.這樣;那樣。
1.見"恁地"。
1.這等,這般。
1.見"恁地"。
1.猶恁的。
1.你們。
1.你們。
1.任憑。
1.誰,何人。
1.那時候。
1.這般,這樣。
1.如此,這般。
1.思忖,思量。
1.木名。黃花,紅果。
1.牲口股后的皮帶和鞍韉。泛指鞍具。
1.亦作"扔蹦"。
2.象聲詞。多形容動作迅速。
1.見"扔崩"。
1.廢物。
1.丟棄,拋棄。
1.頻繁。
1.不斷消耗。
1.保留原樣的幾案。為紀念死者,保留如生前原樣,故稱。
1.接連不斷。
1.就,便。
1.因陋就簡。謂憑借原有的簡陋條件辦事。
1.指親上加親的關系。
1.悵惘失意貌。
2.頻頻。
1.累世;歷代。
1.連年,多年。
1.從自身下數到第八世孫稱仍孫。
1.依托;憑借。
1.仍孫與云孫的并稱。仍,八世孫;云,九世孫。亦泛指子孫后代。
2.形容子孫蕃衍。
1.猶頻繁。
1.古稱從己身下數第八世孫。
1.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