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著名的才士。
1.見"茶鼓"。
1.赤黃而略帶黑的顏色。
1.盛茶水的壺。
1.栽茶的農(nóng)戶。亦指茶商。
1.特指山茶花。
2.指茶樹或油茶樹的花。
散文。楊朔作。1961年發(fā)表。作品贊美茶花的美麗姿色和頑強生命力,也贊美勞動者美的創(chuàng)造和祖國欣欣向榮的氣象。采用借景抒情、詠物言志的手法,意境優(yōu)美,文辭絢麗。
劇本。法國小仲馬作于1848年。巴黎名妓瑪格麗特為青年阿芒的真摯愛情所感動,毅然離開社交生活,與阿芒同居鄉(xiāng)間。阿芒之父責備瑪格麗特毀了兒子的前程,瑪格麗特被迫返回巴黎重操舊業(yè)。阿芒盛怒之下,在社交場合當眾羞辱她。瑪格麗特一病不起,含恨而死。阿芒讀了瑪格麗特的遺書,方知真相,追悔莫及。
1.飲茶談話。
1.指氣氛較輕松的一種小型會議。會上一般備有茶點。
1.茶話會。一種備有茶點的聚會。唐錢起有《過長孫宅與朗上人茶會》詩。
2.舊時工商業(yè)者以約定的茶樓作為行幫活動的場所,在茶座上互通行情,進行交易。這種聚會,通稱"茶會"。
1.放茶具等用的小桌。
1.朝廷為掌管茶葉產(chǎn)銷,禁止私自買賣而頒布的禁令。
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唐代陸羽撰寫。全書共分三卷十節(jié),內(nèi)容囊括茶葉科學技術(shù)、生產(chǎn)知識和飲茶軼事等。
1.一種茶褐色的水晶。可用作儀器或眼鏡的鏡片。
1.用茶晶或茶色玻璃制成的眼鏡。
1.沏茶的用具。如茶壺﹑茶杯等。
1.在茶館飲茶的顧客。
2.經(jīng)營茶業(yè)的商人。
1.茶稅。
1.指舊俗締婚的聘禮。
1.寺中品茶小齋。
2.茶館。
1.茶會時的游戲。由一人作令官,令在座者如令行事,失誤者受罰。
1.有樓的茶館。亦泛指茶館。
1.茶的濃汁。
1.《爾雅.釋木》"槚,苦荼"晉郭璞注"今呼早采者為茶,晩取者為茗,一名莊。"后泛稱茶。
1.佛教語。梵語jh?pita的音譯。意為焚燒。指僧人死后將尸體火化。
1.同"茶毗"。
1.經(jīng)營茶業(yè)的商號。
2.茶館。
1.茶展開的芽。
1.在茶館飲茶按定價付的錢。
1.茶未展的嫩芽。
1.茶稅。
1.茶葉的色澤。
2.茶貨的成色,品位。
3.茶褐色。
1.指臨時雇用來供應茶水﹑侍候酒席的人。
1.猶茶館,茶坊。
1.指唐陸羽。因其精于茶,故尊之為"神"。
1.指糖果﹑脯餌﹑糕點之類的零食。
1.茶葉市場。
1.山茶科灌木或小喬木。葉子長橢圓形或披針形。秋末開花。在我國長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廣泛栽培。喜溫濕氣候和微酸性土壤。其葉可制飲料。
1.泛指飲用的茶或開水。
1.茶館。
1.見"茶筍"。
1.猶茶水。
1.即茶炊。參見"茶炊"。
1.用以襯墊茶杯的碟子。
1.茶神。指唐陸羽。
2.泛指善于飲茶者。
1.洗茶具的竹帚。
1.經(jīng)過加工的茶樹嫩葉,可作飲料。
1.即茶葉﹑醬油﹑茴香等為佐料煮熟的蛋。
1.贈錢財供飲茶用。多自謙錢禮菲薄。
1.指舊時茶商納稅后由官廳發(fā)給的運銷執(zhí)照。上開運銷數(shù)量及地點,準予按引上的規(guī)定從事貿(mào)易。此制始于宋代,元﹑明﹑清仍之,清末漸廢。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