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漢劉向《新序.雜事一》"孫叔敖為嬰兒之時,出游見兩頭蛇,殺而埋之。歸而泣,其母問其故,叔敖對曰'聞見兩頭之蛇者死。向者吾見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見,殺而埋之矣。'其母曰'吾聞有陰德者天報以福,汝不死也。'及長,為楚令尹,未治而國人信其仁也。"后以"埋蛇"為善行仁愛之典。
1.追究底細。
刨木料時刨下來的薄片,多呈卷狀。
1.用桐木刨花浸泡而稍帶粘性的水。舊時婦女常用以梳理頭發,使之光潔柔潤。
1.方言。砍柴。
1.用爪扒土覓食。
1.喻追究底細。
1.在刨床上用刨刀加工工件的方法。
1.舊時制作煙絲的作坊。
1.方言。整治。
刮平木料用的手工工具。
1.喻挖除老根。
1.亦作"咆■"。亦作"咆哱"。
2.發怒貌。
1.吼叫。
1.猶憤怒。
1.見"咆勃"。
指南緯35°~65°海域內的穩定而強勁的西風。該海域范圍內陸地很少,大多是海洋,等壓線近似緯向排列,平直而密集,因而西風穩定而強勁。加上海域內溫帶氣旋較多,常有暴風雨,風強浪高,昔日航海者都視為畏途。南緯40°附近風力很強,故又有咆哮四十度”之稱。
1.見"咆烋"。
1.亦作"咆咻"。
2.大聲叫囂。形容人的桀驁不馴。
3.形容勇猛豪邁。
1.吼叫跳躍。
1.廚房。
2.引申為肴饌。
3.指廚工。
也作代庖”。在廚房里代做廚師的事。比喻代做他人分內的事庖代無助于工作的開展。
1.廚師。
1.據《莊子.養生主》載,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時,"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文惠君贊嘆其技藝之妙。庖丁釋刀云平生宰牛數千頭,而今宰牛時全以神運,目"未嘗見全牛",刀入牛身若"無厚入有間"而游刃有余。因此牛刀雖已用了十九年,而其鋒利仍"若新發于硎"◇常用"庖丁解牛"作為神妙的技藝的典型。
1.《韓非子.難言》"上古有湯,至圣也;伊尹,至智也。夫至智說至圣,然且七十說而不受,身執鼎俎,為庖宰,昵近習親,而湯乃僅知其賢而用之。"因以"庖鼎"喻賢臣。
1.廚工和守門人。泛指仆役。
1.指膾﹑炙等佳肴。
1.廚房和糧倉。
1.宰殺和烹調。疈,屠宰牲畜。
1.官名。職掌供膳。
2.廚師。
1.膳食。
1.細切的魚肉片。因色白如霜,故稱。
1.肴饌。
1.廚房的煙囪。
1.古代神話傳說中女媧氏的別稱。
1.廚房。
1.《明史.解縉傳》"一日,帝在大庖西室,諭縉'朕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縉即日上封事萬言。"后用以稱近臣上給皇帝的政見書為"庖西書"。
1.見"庖犧氏"。
1.即伏羲。
1.即伏羲。中國神話中人類的始祖。
1.即伏羲。
1.喻執政之臣。
1.廚工。
2.受宰于廚房。
1.掌管飲食之官。
1.燒烤的肉。
1.烹調。
2.指菜肴。
1.廚子。
1.神話傳說中的獸名。
1.即狍。動物名。耳朵和眼都大,頸長,尾很短,后肢略比前肢長,冬季毛棕褐色,夏季毛栗紅色,臀部灰白色,雄的有角。吃青草﹑野果和野菌等。肉供食用,毛皮可做褥子。
1.炮制煎熬。
以火炮和戰術導彈為基本裝備的陸軍兵種。具有強大的火力和較高的機動能力,是陸軍的主要火力突擊力量。在合同作戰中,主要用于支援、掩護步兵和坦克部隊的作戰行動,并與其他軍兵種協同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