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狍。動物名。耳朵和眼都大,頸長,尾很短,后肢略比前肢長,冬季毛棕褐色,夏季毛栗紅色,臀部灰白色,雄的有角。吃青草﹑野果和野菌等。肉供食用,毛皮可做褥子。
1.猶解乏。
2.解除困難。
1.解除疲勞。
1.分離;拆散。
2.藥草名。即防己。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防己》。
1.押運官家貨物或人犯的差官。
1.《戰國策.齊策六》"秦始皇嘗使使者遺君王后玉連環,曰'齊多智,而解此環不?'君王后以示羣臣,羣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謝秦使曰'謹以解矣!'"后以"解連環"比喻解決難題。
2.詞牌名。又名《望梅》﹑《杏梁燕》。雙調一百零六字,仄韻。
1.曉悟。
1.分解開裂。
1.比喻解決糾紛﹑困難。
1.見"解鈴還須系鈴人"。
1.宋惠洪《林間集》卷下載法燈泰欽禪師少解悟,然未為人知,獨法眼禪師深奇之。一日法眼問大眾曰"虎項下金鈴,何人解得?"眾無以對。泰欽適至,法眼舉前語問之,泰欽曰"大眾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事亦見明瞿汝稷《指月錄》卷二三◇因以"解鈴須用系鈴人"﹑"解鈴還須系鈴人"比喻由誰引起的麻煩,仍須由誰去解決。
佛經中的一個故事泰欽法燈禪師幼時很聰明,但大家不了解他,只有法眼禪師對他很看重。一天,法眼問大家老虎頸項上的金鈴,什么人能把他解下來?”大家回答不出。恰巧泰欽走來,法眼再問泰欽,泰欽回答說那個把鈴系上去的人能夠解下來。”由此,人們對泰欽刮目相看。事見惠洪《林間集》等書◇用解鈴還須系鈴人”比喻誰惹出來的麻煩還得由誰去解決。
法眼和尚問大家‘老虎脖子上的金鈴誰能解下來?’大家回答不出。正好泰欽禪師來了,法眼又問這個問題。泰欽禪師說‘系上去的人能解下來。’(見于《指月錄》)比喻由誰惹出來的麻煩還由誰去解決。也說解鈴還須系鈴人。
1.見"解鈴還須系鈴人"。
1.理解領悟。
1.停止俸祿。
1.解散,散落。
2.解官免職。
3.廢除;解除。
1.馬術。
用特定方法把數碼還原成它所代表的內容或將電脈沖信號轉換成它所表示的信息、數據等的過程。解碼在無線電技術和通訊等方面廣泛應用。
1.見"解慢"。
1.亦作"解嫚"。
2.懈怠懶散。
1.分手;離別。
1.解除盟約。
1.解說夢兆。
1.逃脫,避免。
2.解職,免職。
3.解勸。
1.猶解冠。
《孟子 ·公孫丑上》‘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后用‘解民倒懸’比喻把人民從困苦危難的處境中解救出來。
1.見"解民倒懸"。
1.猶解額。
1.曉悟聰明。
2.解釋;闡明。
1.謂醒酒。
1.解送繳納。
解決困難或疑難釋疑~。
1.喻國家綱紀廢弛。
1.消解怒氣。
1.解下佩帶的飾物。
2.佩是古代文官朝服上的飾物,因謂脫去朝服辭官為"解佩"。
3.《漢書.龔遂傳》載宣帝任遂為勃海太守,其地因歲饑,多盜劫。遂到任后,勸民務農桑,民有持帶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因以稱賣牛務農為"解佩"。
1.解送發配。
1.解送犯人或貨物的公文。
解除職務,不再聘用。
1.猶解剖。
2.謂用某種法術將另一種法術破除。
1.失魂落魄。
1.見"解典鋪"。
1.下馬。
2.會騎馬。
消除心中的氣憤。
1.當錢。
1.猶押送。
2.遣散。
1.猶解嘲。
1.猶離心。
1.解送錢票。
1.見事高明,通解理趣的人。
1.謂使人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