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欺騙;欺詐。
1.指夜晚的時間。更,古代夜間計時單位。
1.謂年老糊涂。
1.鼓樓晩間報時的鼓聲。
1.見"暮鼓晨鐘"。
1.黃昏的日影。指落日。
1.虢和虞都是春秋時的小國。晉國假道于虞以滅虢,歸而又滅虞。見《左傳.僖公五年》◇以"暮虢朝虞"比喻覆滅變遷之迅速。
1.落日的馀輝。
1.一年將盡之時。
1.日暮的號角聲。
1.指重陽節。
2.農歷十二月。
3.晩年。
1.傍晚的木槿花。木槿花朝開夕凋,故以"暮槿"比喻衰亡的事物。
1.傍晚的景象。
2.指夕陽。景,日光。
3.比喻垂老之年。
1.猶言夕陽殘照。比喻年老體衰,臨近死亡。
1.晩年的境況。
1.指年老。
1.謂早晩禮佛參禪。
1.晩年。
1.晩年所生的子女。鷚,小雞。
1.古以十二律與十二月相應,暮律謂一年之末,多指冬季。
1.猶末世。謂一代將終之時。
1.每天傍晚。
1.晩年;老年。
不振作、不求進取的精神狀態暮氣沉沉|他朝氣蓬勃,一掃往日的暮氣。
1.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氣。
1.日暮的歸鳥。古代詩文常用以抒發懷舊思鄉的情懷。
1.晩年的情懷。
1.寺院傍晚擊磬之聲。
1.黃昏過去,清晨又到來。謂歲月流逝。
1.即暮秋。商音屬秋。
1.方言。父親死后才出生的子女;遺腹子。
1.謂晩近之世。
1.猶衰老。
1.晩風。
1.《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原指說法﹑做法有所變換而實質不變。
2.比喻反復無常。
1.一年將盡之時;農歷十二月。
2.晩年。
1.傍晚的天空。
2.指傍晚的天氣。
1.傍晚的路程。多比喻困境或晩年。
1.形容時時刻刻都在想念。
1.歲序之末。指暮冬。
1.見"暮煙"。
1.夜。
2.比喻暗中。
1.漢代楊震道經昌邑,震所舉昌邑令王密"至夜懐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見《后漢書.楊震傳》◇因稱暗中賄賂為"暮夜金"。
1.指日暮之鳥。
1.傍晚的雨。
1.戰國楚宋玉《高唐賦》"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后以"暮雨朝云"指男女間的情愛與歡會。
1.一季的末月。
1.傍晚搗衣的砧聲。砧,搗衣石。
1.晩年的志向。
1.《爾雅.釋鳥》"雉之暮子為鷚"。邢昺疏"鷚,是雉晩生之子名也"◇稱老年所生之兒為"暮子"。
1.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