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省稱"龍亶"。
2.傳說中能辟邪的龍胸前骨。
1.停滯不前。
2.閑緩貌。
3.猶豫不果決。
1.謂致使雙足痿痹。《文選.枚乘》"出輿入輦,命曰躡痿之機"唐李善注"《呂氏春秋》'出則以車,入則以輦,務以自佚,命曰佁躡之機。'高誘注'佁,至也。'"今本《呂氏春秋.本生》作"命之曰招躡之機。"高誘注"招,至也。"北齊劉晝《新論.防欲篇》"身安辺駟,命曰召躡之機。"案,"佁躡"﹑"招躡"﹑"召躡"義同。清畢沅《呂氏春秋校正》"躡者,痿躡,過佚則血脈不周通,骨干不堅利,故為致躡之機括。"一說謂雙足痿痹不能行。清王念孫《呂氏春秋校本》據《文選》李注改"招"為"佁",謂"佁之言待也﹑止也,故不前謂之佁。佁躡謂痿躡不能行之病。"
1.靜止貌。
1.即苡仁。詳"苡仁"。
1.薏苡之仁。薏苡,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葉狹長,實橢圓,仁白色,可作粥飯,或磨粉﹑釀酒,又可入藥,能理濕下氣。
1.即甘蔗。
1.劃船靠岸。
1.比喻微細。
1.我國戰國楚銅幣名。最常見的一種似為古文"貝"字﹐也有人認為是古文"晉"字﹐像人面﹐俗稱"鬼臉錢"。另一種的文字普通釋作"各六朱"或"各一朱"﹐三字連寫﹐筆畫像一只螞蟻。又因兩"口"像鼻孔﹐故通稱為"蟻鼻錢"。其形亦有上狹下廣者。
1.比喻穩步前行。
1.剛孵化的蠶。色黑褐﹐乍看似螞蟻﹐故名。又名蠶蟻。參閱明黃省曾《蠶經.育飼》﹑清沈公練《廣蠶桑說輯補》卷下。
1.螞蟻窠。
1.謙詞。猶言微末的真誠。
1.猶蟻忱。
1.即蟻巢。
1.螞蟻。亦喻眾多的人。
1.亦作"蟻出蚋飛"。
2.螞蟻出穴﹐蚊蚋飛舞。天將下雨的征兆。
1.相傳古代有得九曲寶珠的人﹐穿之不得﹐孔子教以涂脂于線﹐使蟻通之◇因以"蟻穿九曲珠"或"蟻串九曲珠"比喻運用智巧做好艱難的工作。唐楊濤有《蟻穿九曲珠賦》。
1.見"蟻穿九曲珠"。
1.像螞蟻﹑螽斯一般集聚。比喻集結者之眾多。
1.如蟻之累疊。比喻人多。
1.亦作"蟻垤"。
2.蟻穴外隆起的小土堆。
1.亦作"蟻動"。
2.像螞蟻般騷動。比喻紛擾。
3.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紕漏》"殷仲堪父病虛悸﹐聞床下蟻動﹐謂是牛斗。"后以為體弱的典故。
1.亦作"蟻斗"。
2.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紕漏》"殷仲堪父病虛悸﹐聞床下蟻動﹐謂是牛斗。"后以"蟻斗"形容體虛心悸。
3.比喻微末的爭斗。
1.比喻微末的爭斗。
1.蟻穴外隆起的小土堆。
1.比喻眾多。
1.亦作"蟻封"。
2.即蟻垤。
3.猶言蟻穴自封。
1.螞蟻與蜂。猶言烏合之眾。
1.比喻降服者之多。
1.亦作"蟻傅"。亦作"蟻傅"。
2.像螞蟻一樣趨集緣附。
3.形容歸附或趨附之人多。
1.同"蟻萃螽集"。
1.形容趨附者之多。
1.亦作"蟻傅"。
2.見"蟻附"。
1.比喻輕視。
1.亦作"蟻光"。
2.指杯中酒面浮沫的光。
1.小船。
1.像螞蟻般紛紛集結。形容集結者之多。
1.猶蟻慕。
1.像螞蟻一樣紛紛聚集。比喻聚集者之多。
1.同"蟻萃螽集"。
1.像螞蟻般往來連接。極言其多。
1.古代棺材罩幕四角所畫的形如群蟻往來交錯的紋飾。
2.猶蟻集。比喻聚集者之多。
1.濁酒。因酒面浮有泡沫﹐故稱。
1.即螞蟻。
1.亦作"蟻聚"。
2.如螞蟻般聚集。比喻結集者之多。
1.同"蟻萃螽集"。
1.同"蟻萃螽集"。
1.螞蟻棲息的處所。亦喻夢幻。
1.亦作"蟻窠夢"。同"蟻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