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慣例處理的公事。多借指只重形式,不講實效的工作。
1.鐘與鼗。俱古樂器。
1.植物名。
1.猶言小時。指六十分鐘。
1.關押有罪官員的特別監獄。
南宋初年的農民起義。1130年,武陵(今河南常德)人鐘相發動農民起義,占洞庭湖附近十九縣,鐘相被推為楚王,不久被俘遇害。楊么繼續領導起義,1133年被推為大圣天王,所部達二十萬,控制洞庭湖地區。1135年,因叛徒出賣,起義軍為宋軍所破,楊么遇難,起義失敗。
1.謂得福。
在湖北省中部,漢江中游縱貫,焦枝鐵路經過境內。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92年設市。人口1033萬(1995年)。名勝古跡有明顯陵、陽春臺、文風塔、元坦及新石器時代遺址多處。
明代文學家。字伯敬,號退谷,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萬歷年間進士。官至福建提學僉事。與譚元春同為竟陵派創始人。提倡幽深孤峭的文學風格。有《隱秀軒集》。
1.即鍾山。
1.春秋楚人。曾為鄭獲﹐被獻于晉。晉侯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釋而慰問之﹐問其族。對曰﹕"伶人也。"晉侯曰﹕"能樂乎?"對曰﹕"先人之職也﹐敢有二事?"與之琴﹐操楚音。晉侯語于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稱其先職﹐不背本也﹔樂操土風﹐不忘舊也。"見《左傳.成公九年》◇多以"鐘儀"為拘囚異鄉或懷土思歸者的典型。
1.指青銅禮器。
1.南唐后主李煜的別號。
1.鐘和鏞。泛指大鐘。
1.鐘靈毓秀。指美好的風土誕育優秀人物。
2.指受美好的自然風光的熏陶。
3.集中出現。
1.遼時冤者擊鐘上訴的地方。遼太祖神冊六年設置﹐穆宗時廢﹐景宗保寧三年重置。
小說家、翻譯家。臺灣桃園人。臺灣大學肄業。曾在東吳大學任教◇主編《臺灣文藝》。著有長篇小說《魯冰花》、《濁流》(三部曲)、《臺灣人三部曲》,中篇小說《摘茶時節》,短篇小說集《輪回》及譯作《歌德自傳》等。
1.指鐘子期。
內心和外表關切之情,溢于衷表。
1.胸懷,內心。
內心的話;情誼共敘衷腸。
1.出自內心的話。
1.內心的誠意。
1.見"衷甸"。
1.赤誠的心。
1.裹傷。
1.亦作"衷乘"。
2.古代指兩馬一轅的卿車。甸,通"乘"。
1.即衷里衣。
1.在衣服里面穿鎧甲。
2.指穿上盔甲登臺演戲。
1.明察衷曲。
1.猶衷臆。
1.正確的根據。
1.產珠之海,喻富庶地區。
2.泛指我國南部海疆。
3.市名。在廣東省珠江入海口的西側,1953年設縣,1979年改為省轄市,為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基地之一。現已成為經濟特區。
在廣東省珠江口外。1979年設市,1980年辟為特區。人口3518萬(1995年)。是以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和游覽事業為主的新興城市。城市環境優美,有海濱公園、香爐灣、鯉魚嘴、大鏡山、百廉洞等名勝古跡。
1.蚶的一種。
1.汗珠。
1.比喻文辭豐贍,若河流不竭。
1.謂人眉間骨隆起如連珠,古人以為帝王圣賢之相。
1.圓轉如珠的歌喉。
1.指采珠的民戶。
2.珠飾的門戶,多指閨房。
1.用珠穿綴而成的花狀頭飾。
1."珠還合浦"的省略。
語出《后漢書·孟嘗傳》合浦產珍珠,因地方官貪污,采求無厭,珠徙至界外日南地方◇孟嘗任太守,革除前弊,去珠復還。比喻失而復得或去而復還。
1.綴珠的環形飾物。
1.珠簾。
1.比喻月光。
1.形容女子的肌膚潔白美好。
1.精美的琴徽。亦為琴的美稱。
①珠玉金玉珠璣比乎身|簪珥珠璣。②比喻美好的詩文繪畫等珠璣續向筆頭生。③形容聲音圓潤清脆十三弦上迸珠璣。
1.泛指美女。
2.特指石崇歌妓綠珠。
1.飾以珠絡的發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