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系于扇柄之飾物。明謝肇渏《五雜俎.物部二》"扇之有墜,唐前未聞,宋高宗宴大臣,見張循王扇有玉孩兒墜子,則當時有之矣。"
1.見"慰唁"。
1.慰問招引。
1.撫慰誘導。
1.見"慰喻"。
1.亦作"慰諭"。
2.撫慰;寬慰曉喻。
3.謂解釋寬慰。
1.安撫而使之悅服。
2.猶安慰。
3.快慰。
1.輕柔貌。
1.亦作"蝟"。
2.形容歌聲回旋曲折。
3.形容舞步邪行﹑曲行。
4.形容山川綿延曲折。
5.形容龍蛇等曲折前進。 6.神話傳說中的蛇名。傳說見之者可以成霸業。
1.即鼠婦蟲。
1.見"蝟蛇"。
1.蚱蜢。
1.憎惡貌。
1.見"濊貊"。
1.亦作"濊貉"。
2.我國古代東北地區少數民族名。
1.魚網入水聲。
1.深厚的恩澤。
1.謂喂食使中毒。
1.饑餓的人。
1.喂養。
1.亦作"餵歠"。
2.吃喝。
1.見"餵啜"。
1.以飲食款待。
1.饋贈食物。
1.會聚飲宴為樂。
1.享受俸祿。
1.亦作"餵麋"。
2.吃粥。
3.粥。
1.見"餵糜"。
1.午后三時至五時,傍晩。
1.飲食。
2.傍晩時吃飯。
1.喂飯。
1.亦作"餵醊"。
2.吃喝。
1.飯食;食糧。
1.飲酒;吃酒糟。
2.比喻屈志從俗,隨波逐流。語出《楚辭.漁父》"眾人皆醉,何不餵其糟而歠其釃?"
1.見"餵糟歠醨"。
1.見"餵糟歠醨"。
1.見"餵糟歠醨"。
1.亦作"餵糟啜醨"。亦作"餵糟歠漓"。
2.吃酒糟,喝薄酒。謂追求一醉。語本《楚辭.漁父》"眾人皆醉,何不餵其糟而歠其釃?"《文選》釃作"醨"。呂向云"餵糟歠醨﹐微同其事也。餵﹐食也。歠﹐飲也。糟﹑醨﹐皆酒滓。"洪興祖補注"醨﹐薄酒也。"
3.比喻屈志從俗;隨波逐流。
4.比喻文字優美﹐令人陶醉。
1.指食糧。
1.見"餵饀"。
1.亦作"巍卬"。
2.高;高大。
北朝魏國(包括北魏、東魏、西魏)碑志造像等刻石文字。多為正書,風格多樣,古樸、奇倔、流麗皆有,開隋唐楷法先河。
1.漢相魏相和丙吉的并稱。
1.西漢魏勃少時,欲求見齊相曹參,而家貧無以自通,于是常在齊相舍人門外掃地,終于得要舍人的通報。見《史記.齊悼惠王世家》◇因以"魏勃掃門"為典實。
1.即原蠶。晩蠶,第二番蠶,以晩葉飼養。
1.見"魏顆結草"。
清代秦腔演員。字婉卿,四川金堂人。十三歲學藝,演花旦。1779年到北京演出,一時轟動。表演自然細膩,勇于創新,但有色情成分。
1.典出《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威王﹞二十四年,與魏王會田于郊。魏王問曰'王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梁王曰'若寡人國小也,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柰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為寶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東取,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將以照千里﹐豈特十二乘哉!'"后以"魏車委照"謂不用明珠照亮車乘。比喻珍惜人才。
1.指明魏忠賢的黨羽。
1.指魏王堤。
1.即魏紫。語本宋丘璇《牡丹榮辱志》"魏紅為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