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扇枕溫席"。
主要成分為方解石的一種沉積巖。遇冷稀鹽酸能強烈起泡。純石灰巖為淺灰色、灰色,常因含不同雜質而呈不同顏色。易溶蝕,在石灰巖發育地區,常會形成溶洞、石林等風景。可用來燒制水泥和石灰,作建筑材料、冶金熔劑等。
分布于石灰巖地區,是發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參見喀斯特地貌”(461頁)。
詩篇名。明代于謙作。全文為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痹娊栀濏炇遥惆l了作者不懼打擊迫害、勇于為國犧牲的高尚情懷,是歷來被人傳誦的名作。
戲劇、電影演員。天津人。早年在北平求學。1940年后在上海從事戲劇活動。1947年起歷任文華影業公司和上海電影制片廠演員兼導演。主演影片《假鳳虛凰》、《夜店》、《艷陽天》等。編導并主演《我這一輩子》。導演的《雞毛信》,1955年獲英國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
電影演員。原名孫慧麗,浙江吳興(今湖州市)人。女。曾就讀于香港策文英文書院。1951年從影。曾任香港華南電影工作者聯合會理事長、香港銀都機構僑發貿易部總經理、全國人大代表。主演影片有《垃圾千金》、《雷雨》、《生死搏斗》等。
1.以石敲擊,迸發出的火花。其閃現極為短暫。
1.佛教語。喻時光的短促。
1.見"石火風燭"。
1.比喻為時短暫。
1.水邊突出的巨大巖石。
1.野雞的一種。
2.一種大蛤蟆。
1.石砌臺階。
1.指藏道書的石箱。
1.古代登車時用的墊腳石,其形似幾。
2.石制的幾桌。
1.山石的脊背。
1.刻在石上的傳記。
1.晉石崇字季倫,以生活豪奢著稱◇世詩文中每用以喻指富豪。
1.鯽魚的一種。
1.晉石崇家有金谷園,以富麗著稱◇世因以"石家園"指稱富貴人家的園林。
河北省省會。在省境西部,京廣、石德、石太三鐵路在此交會。1925年設石門市,1947年改石家莊市。人口1477萬(1995年)。是中國棉紡織工業基地之一。有毗盧寺、華北烈士陵園、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以及河北師范大學等高等學校。
1.石頭書架。
2.石梁。
1.游戲文章中以擬人手法給石制筆架起的名稱。
1.同"石室金匱"。
1.引水用的長石槽。
1.古代封禪時,置于封禪壇方石旁用以封閉玉檢的石條。
1.亦作"石劍"。
2.形似利劍的山石或山峰。
1.山溝。
1.亦作"石揵"。
2.石水閘。
1.石矢。
2.重疊陡峭其狀如塔的山峰。
1.古代帝王陵墓前的石雕武士。
1.開鑿石料和用石料制作器物的工人。
1.交誼堅固的朋友。
1.礁石。
1.山腳。
2.石砌的墻基。
1.古邑名。春秋齊地。故址在今山東省長清縣東南。《左傳.成公二年》"齊侯以為有禮。既而問之,辟司徒之妻也,予之石窌。"后用以泛指封地。
1.石坑。
1.佛教語。《大智度論.初品》記佛以譬喻說劫義,謂有四千里石山,長壽人每百年持細軟衣一來拂拭,大石山盡,劫故未盡◇因以稱不能以時﹑日﹑月﹑年計算的時間量。
2.即石!
1.見"石"。
石碑亭東有石碣,文字完整。
1.石蕊的別名。
1.刻在石上的儒家經典『平帝元始元年王莽命甄豐摹古文《易》﹑《書》﹑《詩》﹑《左傳》于石,此為石經之始『代以后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見者,有(1)漢靈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用隸書寫成的"熹平石經",亦稱"一字石經"。(2)三國魏齊王(曹芳)正始(公元240-248年)中用古文﹑篆﹑隸三體刻石的"正始石經",亦稱"三體石經"。(3)唐文宗開成二年(公元837年)用楷書刻石的"唐開成石經"。(4)后蜀孟昶命毋昭裔督造的楷書"蜀石經",又稱"廣政石經"。(5)宋仁宗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竣工的"北宋石經",因用篆、隸二體,又稱"二字石經"。(6)宋高宗時御書刻石的"南宋石經",亦稱"宋高宗御書石經"。(7)清乾隆年間刻石的"清石經"。參閱清顧炎武《石經考》﹑清萬斯同《石經考》﹑近人張國淦《歷代石經考》。
2.刻于摩崖或碑版上的佛經?,F存石碑刻經規模最大的是北京房山云居寺附近的石經。從隋代大業年間(公元七世紀初)刻起,到明代萬歷﹑天啟年間(公元十七世紀初)為止,大部分重要佛經都已刻成。
1.最好的鐵。
1.石雕的鯨魚。
1.穿石而成的井。
1.見"石徑"。
即后晉高祖”。五代晉王朝的建立者。沙陀部人◇唐時曾任河東節度使,鎮守太原。公元936年勾結契丹滅后唐,并受契丹冊封為帝,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國號晉,史稱后晉。他割幽云十六州給契丹,每年獻帛30萬匹。并稱比他小十一歲的契丹主為父皇帝”,自稱兒皇帝”。
1.如鏡的山石。
2.水母的別名。
3.冰的別名。
1.用石鑿成的舂米谷等物的器具。
在山東日照市,東臨黃海。深水良港。中國主要煤炭輸出港之一,建有10萬噸級煤炭專用深水港。兗石鐵路通往港區。
1.石棋盤。
2.元代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