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宋秦觀有《滿庭芳》詞,為蘇軾所賞識。因詞中有"山抹微云"句,故蘇戲為句云"山抹微云秦學士,露花倒影柳屯田。"見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宋蔡絳《鐵圍山叢談》卷四"溫(范溫)嘗預貴人家會,貴人有侍兒,善歌秦少游長短句,坐間略不顧溫。溫亦謹,不敢吐一語。及酒酣歡洽,侍兒者始問'此郎何人耶?'溫遽起,叉手而對曰'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聞者多絶倒。"范溫,秦觀婿◇因以為典。
1.功名。
1.勛官的品級。泛指各級勛官。
1.有功勛的皇親國戚。
1.功勛與名望。
1.侍衛官名。古時多以功臣子弟擔任。
1.有功勛有才能的人。
1.猶功勛。
1.功業。
1.功勛,勛勞。
1.亦作"勛蔭"。
2.子孫憑借先輩功業而得到的官爵。
1.亦作"勛庸"。
2.功勛。
1.授給有功者的榮譽證章。
1.亦作"塤箎"。亦作"塤篪"。亦作"塤箎"。亦作"塤竾"。
2.塤﹑篪皆古代樂器,二者合奏時聲音相應和。因常以"塤篪"比喻兄弟親密和睦。
3.比喻互相呼應和配合。
4.借指兄弟。
1.見"塤篪"。
1.祭祀時祭品所發出的氣味◇亦用指祭祀。
1.指腥臊的食品。
1.喻威逼。
1.香草名。即蕙草,俗名佩蘭,又名零陵香。
1.謂修習禪業。
1.傳說中的神名。
1.猶威逼。
2.熾熱。
1.食品名。舊時于農歷二月初二所制的一種油煎餅。
1.亦作"熏耳"。
2.用火灼耳。古代酷刑之一。
和暖的南風或東南風熏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1.香熏的衣服。指樂妓。
1.謂以煙﹑氣等祛除邪穢。
1.腐刑。古代酷刑之一。腐刑,必熏合之,故稱。
1.點燃燈燭。謂夜以繼日。
1.即熏籠。
1.氣蒸騰貌。
1.亦作"熏赫"。
2.形容氣勢顯盛。
1.用煙火烘逼。
1.雄黃的一種。
1.發黃變暗。
1.夸耀。
1.熏香之火。
1.焚香齋戒。
1.熏陶浸染。
1.古代掘地熏穴以除狐鼠之害。引申為誅滅。
1.亦作"熏蒸"。
2.氣﹑味升騰或散發。
1.辛苦勞累。
1.亦作"熏籠"。
2.一種覆蓋于火爐上供熏香﹑烘物和取暖用的器物。
1.亦作"熏爐"。
2.用以熏香或取暖的爐子。
1.即熏陸香。
1.亦作"熏目"。
2.用火煙熏炙眼睛。
1.熏香沐浴。引申指梳妝打扮。
2.恩澤。
3.猶熏陶。
1.謂受某種氣體刺激而感到難受。
1.溫和貌;和順貌。
1.拒絕別人。
1.淺絳色的下衣。熏,通"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