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熏目"。
2.用火煙熏炙眼睛。
1.猶安頓停當。多有隱瞞真情﹐騙人暫緩行動的意思。
1.方言。鎮靜下來﹐穩定情緒﹐沉住氣。
1.沉著冷靜﹐不慌亂。
1.指稻麥芒屑。
1.十分穩當。
1.古代諺語"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聞問。也比喻不管發生什么變化,仍舊我行我素。
1.同"穩坐釣魚船"。
1.古代舉行禊事的亭閣。
1.臨水修禊﹐宴飲行樂。
1.問候尊長起居;問好。
1.見"問安視膳"。
1.《禮記.文王世子》"文王之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于寢門外,問內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內豎曰'安。'文王乃喜。乃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節,則內豎以告文王。文王色憂,行不能正履,王季復膳,然后亦復初。食上,必在視寒暖之節;食下,問所膳。"后因以"問安視膳"為兒子侍奉父母的禮法,即每日必問安,每食必在側。
1.審問案件。
1.詢問辨識。
1.問候病人。
1.占卦。迷信者用以推斷吉兇,解決疑難。
1.策問『以來試士,以政事﹑經義等設問寫在簡策上使之條對,后稱試士的考題為策問。
1.審察。
1.猶參禪。
1.問這問那。多形容關切。
1.詢問年齡。
1.發問和回答。
1.問。當,語助詞。
1.請教道理﹑道術。
2.猶問路。
3.問,詢問。道,語助詞。
語出韓愈《答陳生書》足下求速化之術,不于其人,乃以訪愈,是所謂借聽于聾,求道于盲。”向瞎子問路,比喻求教于無知的人。
1.黑暗。指沒有光亮。
1.謂烏鴉頭變白。比喻不可能實現的事。
1."烏頭白馬生角"的略語。
1.《漢書.朱博傳》"﹝御史府﹞列柏樹,常有野烏數千棲宿其上,晨去暮來。"后以"烏柏"借指御史府。
1.用黑油涂飾的船。榜,船槳。借指船。
1.元末明初文學家高明以文為戲,撰《烏寶傳》以諷世人。烏寶隱指當時通行的楮幣。
1.鬢發烏黑,指年少。
1.毛色青白相雜。
傳說小烏鴉能反哺老烏鴉,因以喻人子奉養父母馬馳未覺西南遠,烏哺何辭日夜飛。
1.《晉書.謝尚傳》"尚為政清簡,始到官,郡府以布四十匹為尚造烏布帳。尚壞之,以為軍士襦褲"◇因以"烏布帳"為為政講究排場之典。
1.相傳古時發明博戲的人。
2.相傳為發明磚的人。
1.指神話傳說日中的三足烏和月中的蟾蜍。
2.指日月;時光。
1.指曲受潮發霉后中心部位孔的周圍變成黑褐色。
1.古名酒產地。有二說一謂在豫章康樂縣(今江西省萬載縣)烏程鄉,一謂在湖州烏程縣(今浙江省湖州市)。亦指美酒。
1.佳釀名。
1.肉脯。
1.毛色黑白相雜的馬。
1.古代云南少數民族名。即烏蠻。參見"烏爨弄"。
1.古代云南少數民族烏爨族的樂曲。
1.舊稱廣東的一種水上居民。
1.藥物名。以茶為原料制成。可敷治小兒諸瘡。始制自東南亞國家,我國仿造后改名為"孩兒茶"。
1.烏爹泥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土.烏爹泥》。
1.黑色大豆,俗稱黑大豆。可作豆豉或入藥。
1.烏頭之毒。特指箭毒。
1.以南燭草液汁浸米煮成之飯,其色青碧,故稱。亦指以楊桐葉﹑烏桕葉等液汁染黑的飯。道家謂久服可強身延年。釋家亦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又名青精飯﹑青?飯。